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小调查》

(2013-10-29 15:43:11)
标签:

教育

分类: 综合实践教案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小调查》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

                            (点击问号)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了解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2、培养学生树立关心食品安全的意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

1、理解添加剂的概念。

【教具准备】:

1、载有“问题”的幻灯片。

【活动设计】

同学们,小食品大家都喜欢吃,你喜欢吃什么样的小食品?给大家说说好吗?

这些小食品你了解它的加工过程吗?

小食品的颜色非常悦目,你知道它们都含有什么成分吗?

看完课件后有什么感想?给大家说说吧!

一、通过食品配料单查找食品中的添加剂!

明确:

⑴、国家规定的食品的配料,是按照量的多少,由多到少进行排列,所以排列在第一位的都是这种食品的主料,并不是添加剂。

⑵、有一些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不太好找,比如雪糕包装。

⑶、有些小食品中不含有添加剂。

⑷、还有一些小食品中含有防腐剂要注意了。

二、利用手中的小食品包装说明,进行调查添加剂种类,完成检查结果的统计。

1、对照说明个人填写微卡。

2、六人组:填写中卡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

三、通过自己实践的操作和同伴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四、谈谈你调查小食品添加剂时的经验。

  同学们,大家看了上面同学的汇报,你觉得他们的经验怎么样啊? 

五、通过本节课的交流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在食品这一课,同学们知道了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学会了如何看配料表,明确了任务。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 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学生学会怎样选择和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教学重点】:

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深入调查,有目的地搜集、采访。

2、选择和筛选出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

活动设计

学生大概需要2周时间开展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这2周的时间里学生在后一周课上用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一、谈一谈你搜集到的资料。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搜集、查阅,你对食品添加剂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小组搜集的资料及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的趣闻、趣事。”

(1)指导学生在身边寻找自己熟知的食品添加剂。了解有关知识,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交往、学会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2)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鼓励学生根据活动中所学的知识,走出教室、融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采访、学会制作,在活动中体验参与的乐趣。

二、根据小组计划开展特色活动,记下活动过程和活动体验。

(1)、搜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资料。

(2)深入社会调查,有目的地进行采访。各小组在调查采访前建议学生先做采访演练,小组间互提建议,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提高调查采访的有效性。

“同学们在进行调查采访前,我们先来演练一下,你怎样进行采访。”

“台下的其他同学,要就台上同学的采访进行评议。”

(3)、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搜集资料的过程,既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又锻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学生学会怎样选择和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的能力。

 

第三阶段:阶段成果交流阶段

               ----关注我们身边的食品安全

(1课时)

【教学目标】

1、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增加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自

我保护能力。

2、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不买零食的好习惯。
3、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进行选择和鉴别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不买零食的好习惯,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

增加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
【教具准备】:

1、前一周,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的小摊进行实际调查,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安全的。
2、准备一脸盆水以及洗手液、毛巾等物品。
3、童谣

4、幻灯片课件

活动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师:今天我们各位同学已经经过自己的实际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了有关“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知识。希望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学到的知识带进今天的课堂,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安全自护的目的。
二、请同学们汇报对学校周围小摊进行实际调查的结果。
学生谈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烤羊肉串、烤年糕的桌子又黑又脏,食品上叮着苍蝇,有沾满了灰尘。
②制棉花糖的机器都是污垢,还不时会有脏东西掉进去,卖主自身也很脏,根本不讲卫生。
③袋装食品没有明确的产地、商标,有的已过保质期。
2、主持人小结: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调查得很全面,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这样的食品我们同学吃了能不生病吗?下面我们来看小品《爱吃零食的他》。
三、小品表演《爱吃零食的他》
主要内容:上课时,一个男生突然肚子痛,送到医务室。经校医诊断是得了急性肠胃炎。经过了解,他早上上学时吃了小摊上的油炸鸡腿。
1、全班讨论:
①这位男生得的是什么病?
②他为什么会生病?
2、归纳:学校规定不能到小摊上去买零食吃,可有的同学偷偷地去买,不听老师的劝告,刚才的这位男生就是因为吃了小摊不卫生的食品而生病的。那么究竟什么的食品才是安全的呢?
四、展开讨论:我们如何做才能保证食品安全呢?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
4、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5、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6、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7、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五、如何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1、自由发言:
勤洗手,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家里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所以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主持人:我们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除了刚才同学们所讲的安全标识以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那么究竟怎样洗才能把手洗干净呢?请A同学为我们作示范,大家一起伸出手来试一试。流水冲洗
①先把双手放在水里浸湿。
②用洗手液或肥皂将手心和手背都擦遍。
③搓搓手腕,搓搓手背,再搓搓手心。
④用清水将手上的泡泡洗干净。
⑤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把手擦干。
3、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六、学习食品卫生安全童谣
食品安全真重要
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少不了。
“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
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根本谈不上。
过期食品莫入口,吃了危害大又大。
变质食品入了口,中毒机率高又高。
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隐患已降临。
饮料、冷饮要节制,损害牙齿和肠胃。
良好习惯要养成,挑选食品要做好。
七、主持人宣布结束。希望全体同学:
1、通过网络、阅读书籍增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互相监督不买、不吃三无食品。
3、提示家长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知识。
通过引入谈话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学到的知识带进今天的课堂,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安全自护的目的。
通过社会调查实践了解身边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现状。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想法及时地和同学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大家都懂得了乱吃不卫生的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道理。
八、 学生活动拓展
1、通过网络、阅读书籍增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互相监督不买、不吃三无食品。
3、提示家长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知识。

课后反思:通过调查,孩子们懂得了乱吃不卫生的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道理。提高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阶段:阶段成果整理、评价阶段

         2课时)

【教学目标】:

1、整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重点知识内容。

2、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活动表现。

3、对整理出来的重点内容进行巩固。

【教学重点】:

1、总结食品添加剂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

1、知识点的掌握。
【教具准备】:

1幻灯片课件

2、学生搜集的资料

【活动设计】:

一、和学生一起在搜集的资料中找出食品添加剂的知识重点内容。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

1、把所分析出的重点内容贴在黑板上,全班赛选。

2、对重点进行整理。

3、请学生把重点写在书上。

三、总结。

附:

1、食品添加剂:

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2、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

3、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抑制物质腐败。可溶于水的有:亚硝酸盐、山梨酸、山梨酸钾等。不可溶于水的有:石灰干燥剂。

4、抗氧化剂:防止和延缓食品表面被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5、着色剂:使食品着色的物质,可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刺激食欲

6、甜味剂: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添加剂。

7、糖类甜味剂:主要是在蔗糖、果糖中提取。常见有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等。

8、非糖类甜味剂:一般甜度很高,用量极少,常称为非营养性甜味剂。常见有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阿斯巴甜。

9、膨松剂: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10、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酵母、泡打粉等

11、增稠剂:是一类亲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形成凝胶或提高食品粘度,故亦称凝胶剂或乳化稳定剂。

12、常用的有明胶、琼脂等。应用于果汁、果冻、酸奶中。

13、香料:是为了提高食品的风味而添加的香味物质。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有534种。

14、常用天然香料有:八角、茴香、花椒、姜、胡椒、薄荷、桂皮等。

 

第二节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小测试

 

1、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  )个类别,(  )多个品种。

3、(     )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4、防腐剂是抑制微生物的(   )和(    ),以延长食品的(    ),抑制物质(   )的物质。

5、可溶于水的防腐剂有( )和()

6、不可溶于水的防腐剂有(  

7、(    )是防止和延缓食品表面被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8、(   )使食品着色的物质,可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   )。

9、人工合成的色素有(    )和(   )。

10、天然色素有(  )和(  )。

11、(    )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添加剂。

12、糖类甜味剂有(  )和(  )。

13、非糖类甜味剂有( )和( )。

14、膨松剂是使制品具有(  )、(  )或(  )的一类物质。

15、常用的膨松剂有( )和( )。

16、膨松剂常用在(  )和(  )食品中。

17、常用的增稠剂有( )和( )。

18、增稠剂可以用在(  )和(  )、(   )食品中。

19、(  )和(  )中添加了着色剂。

20、(  )食品中添加了干燥类的防腐剂。

21、(  )和(  )食品中添加了可溶性防腐剂。

22、(   )是为了提高食品的风味而添加的香味物质。

23、常用的天然香料有(    )、(    )、(    )、(     )。

 

阶段:成长足迹---安全小板报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水彩笔A4纸、汇总后的资料

活动设计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一个多月的搜集、研究,同学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很深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办板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设计写下来或画下来。

1、小组讨论设计版面。

2、内容的选择。

、学生开始动手设计安全板报

、评出优秀作品,教师表扬。

、总结

课后反思:同学们制作的小板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