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海子遗作《询问》赏析
(2012-03-25 01:40:26)
标签:
原创诗评文化 |
《询问》发表于89年《人民文学》第六期,是海子遗作《麦地与诗人》组诗中的一首。这首小诗充分表达了海子对诗之精神的追求,以及伴随这种追求而产生的苦闷和惊悸。
纵观海子的后期诗作,我确信他是真正的诗之精神的苦难信徒。海子为了进入已经感悟到的诗国圣界,便化肉体为虚,变精神为实,欲使精神超然地摆脱肉体的困惑,早日与大自然溶为一体,还诗人以本真,还诗歌以纯粹。然而肉身的存在是客观现实,肉身对物的需求也是客观现实,这就与诗人的精神发生了互悖,于是诗人为此而产生的痛苦也就不难理解了。
《询问》一诗突出地表现了海子的这一精神状态。普通人眼中的自然界,在海子的眼中已变成神王的象征。它已不是可有可无的自然景象,而是像冥冥中的神王那样,每时每刻都在把握着人类的命运。“麦地”、“太阳”、“雪”、“光芒”,本来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极为一般的客观事物,而在海子的精神世界,却看到那是自然神王的“一种愿望”和“一种善良”。如果自然神王愿意的话,它所给予你的恩惠你无论如何也拒绝不了。海子正是看到这一点,感觉自身肉体只能永远是一个可怜被动的受惠者,于是诗人在痛苦的同时惊悸地喊出:“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作为《询问》一诗的赏析,对其精神世界的领悟已无需多费笔墨,笔者只想与众诗爱者共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了强烈地表达那种由于“无力偿还”而产生的痛苦,便在诗的首节不加任何铺垫地直接推出“无力偿还”的对象,让诗人抒发感情的对照物,一上来就像笋心那样干干净净地剥露在读者面前,于是在读者的心理上就会产生突然切入的感觉,拉近了读者内心的视觉距离,读者的感觉触角随着“在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快速地进入诗的内涵。在这首诗中,诗人选择了冬天的“麦地”、“雪和太阳的光芒”,并以一个“跑”字把麦地、雪和太阳的光芒连接在一起,形成广袤博大的自然世界。春华、夏茂、秋实,只是一个事实,真正的博大永远蕴含在空寂之中。所以,冬孕育了春,也孕育了夏和秋。冬天是想象和期待的过程,是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的最深切的感觉时空。
在短短四节十行诗中,“你无力偿还”一句分别在二、三、四节反复出现,也由于“你无力偿还”分别出现在不同的结构位置中,使诗人感情发展的强烈程度一步步加深,让读者不得不与诗人共同感受“一颗放射光芒的星辰/在你头顶寂寞燃烧”的力度和永恒,同时也不得不与诗人一起惊悸肉体的渺小和由于“无力偿还”而带来的那种痛苦。
这首诗的语言纯明,张力极大,使用意象准确单纯,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尽致表达。当然,也只有精神世界达到了相当高度的诗人才能冲破语言的障碍。那些思想浮浅,只以“小我”为核心的诗作者,只能罗列一些意象而故作玄虚。
诗之纯粹来源于思想之纯粹。好诗永远无需诠释。《询问》就是这样的诗作。那些只有经过译释才能理解或还难理解的诗作,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