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会理“四岩”

(2015-10-15 18:36:29)
标签:

旅游

分类: 【风景名胜】

             会理“四岩”

                         /李华飞

  

会理文塔俗称白塔。位于距会理县城东南3公里处的南阁乡积水村葛砧山上。始建年不详,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修,现今我们所见的文塔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会理知州何咸宜于南郊山上择址重建,希望振兴文教,培植人才……人文蔚起,冠盖蝉联,如塔之层累以上也。

会理四岩,是从前会理县城城郊的几处风景区,至今还流传着一些神奇的传说;这些传说,依然脍炙人口。

  东岩

  瀑布

  出东门过紫云桥,往东北方向顺东坝吊脚楼沙沟村,约行十华里,远远望见一带屹立的群峰,有稀稀拉拉的松林,半山上现出宽约十丈左右的石渠,流淌着细如杯口的几股山泉,壁下有个石潭。那便是曾经被多少骚人墨客、过往游客赞赏的美景如画的东岩瀑布

  据会理州志《地理志说》元属会川路:雄惠湖,在东川府会理州赊罗弥聚山,深不可测。中有二禽,一红一绿。湖旁林木茂蔚,每叶落泉中,禽则衔去。士人谓其中有灵物。

  赊罗弥聚山就是瀑布旁边那座雄伟的险峰;雄惠湖就是瀑布下的石潭。

  在从前,当你来到吊脚楼小龙滩附近,就会感到有一种轻微的轰鸣震颤着心扉,寻声抬头瞭望远方,万木葱笼,旁无所见;沿尖山河口,顺溪流而进,两山夹峙,林木遮天,藤萝密布,浓荫蔽日;跳过无数石堆,翻越一处溪中的陡岩;这时,从迎面的苍翠山顶,有一条银龙似的山泉急驰而下,到了半岩,被一块圆形的横轴石梁挡住,于是那山泉沿梁散开,顺轴翻卷跌落,恰似一匹宽约十丈的白练,不断凌空飞舞,然后飘入潭中,发出轰轰的击鸣。这景色,确实称得上绚丽奇观!

  却说会理一个姓刘的大财主,心想有瀑布的地方风水一定好,山主人丁水主财,那里山好水好,住在那里一定人丁兴旺,富贵绵长。于是选定在东岩瀑布旁边,建起了一栋大院落。

  谁晓得,到东岩瀑布的游客太多,许多认识的游客便到他家吃水、讨茶、歇脚。最恼火的是,州官、学正等等附庸风雅的地方官,在风和日暖的时候,带起夫人小姐、轿夫衙役,前去游玩,少不下要热情接待。刘财主感到厌烦极了,算盘一敲,每个月至少有十两银子不对头。这个素来爱钱如命的财主又怎能不心疼呢?

  毁掉它。刘进士气得跺脚。

  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请来两个石匠,办了四样菜,两斤酒,石匠吃得肚儿圆圆,脸儿红红,拿起钻子手锤,从山边爬到岩上,用麻绳吊将下来,乒乒乓乓,把那横轴石梁打了。从此,再看不到东岩瀑布白练飞舞的美景了。

  轰隆隆!突然雷电交加。

  当石匠打断了横轴石梁,听得嘤嘤有声的时候,在雷电中忽见一个穿红袍的天神,一个穿绿袍的天神。从空而降,口吐火光,飞向刘财主的大院,霎时间,大院化为灰烬!刘财主狼狈不堪,只好再次搬回吊脚楼居住。

  从此,山泉小了,瀑布不飞,树木凋零,景色荒凉。所谓东岩瀑布如画的风光,变成了梦幻似的向往!

  西岩滴水

  沿着会理城西门外的西河上行,到龙肘山支脉横断的半岩上,在苍松古柏掩映中有一条山泉,沿岩流下,滴进碧绿的小水潭里。小潭的四周是嶙峋的石壁和千奇百怪的岩洞,滴水声引起清脆共鸣,发出铛铛铛的金属的回声。

  传说水潭里有一只金盆。

  会理城的地形像只大船,葛砧岭(白塔山)是船头,龙肘山是船尾,白塔是靠船头插下的篙竿,如果白塔一倒,就无异拔去了篙,船就会跑,会理城(船身)便会陷落,变成一片汪洋大海!

  龙肘山又名玉墟山,传说直通天庭。王母娘娘发现葛砧岭的左边蹲着个癞蛤蟆,随时向白塔喷出股黑气,塔尖已被喷掉,很可能要给县城带来一次灾难。她发了善心,派两个仙女在龙肘山掌舵,使会理这只大船永保平安。

  一天清早,张家放牛娃儿上山割草,忽然看见一朵彩云降落在西岩的水潭里,他觉得很奇怪,就悄悄过去看个究竟。哎呀,哪里有彩云呀,是两个穿着满身发亮的、穿着艳丽衣服、模样俊美的姑娘,在潭边的一个金盆里洗脸梳头。梳洗完毕后把金盆向潭中一抛,潭里接着发出了铛铛铛的声音。然后,平地升起金光,两个姑娘踏着彩云飞上了山顶。

  西岩水潭是仙女洗脸的地方,潭底沉着一只金盆的事情马上传开了。

  南岩放光

  出会理南门十华里左右,顺着去朱家坝的那条小路,斜行到一个山堡,顶上有个庙子名叫放光寺。那就是传说中南岩放光的所在。

  从前,在这个庙里有只蜘蛛,它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苦修苦练多年,脱胎成了人形。蜘蛛精得道之后,常常带起蜘兵蛛将,把附近的害虫一个一个消灭掉。于是,潭溪河南岸,粮食年年丰收!

  这个蜘蛛精炼成一颗金色的珠子,要是碰着敌人,它就射出万道豪光,能把对方眼睛刺瞎,然后吃掉,所以一切妖虫都很害怕。这颗珠子很怪,每逢初一、十五的半夜,自动从庙内的屋顶把金光直冲云霄,但是,人们要在十里以外才看得见,走近反而什么也没有了,从此,这座小庙就出了名,都叫它放光寺

  有一年来了两个红眉毛绿眼睛的洋人,他们地能看七尺,水能看一丈深,手里经常拿起花花绿绿的木棒和铁架架,还提个象指南针的木盒。他们去放光寺前后看了看,又进庙里逛了几转,叽叽咕咕说了一阵,走了。

  奇怪,这以后,初一、十五,再也看不见放光寺屋顶上冒出金光。

  据说:蜘蛛精的金珠子被洋人盗走了。

  有好事的人同庙里的和尚里里外外查看,最后在大殿楼上找到一个斗大的死蜘蛛。蜘蛛精死了,潭溪河两岸的虫灾又慢慢开始凶起来。

  北岩淌米

  城北七里,靠近清水河畔的半岩上,有一座古老的庙子名叫白云观。观前奇石峋嶙,好像蹲着的野兽窥视行人;松林茂密,又像蟠绕着即将飞天的虬龙。早晚风起,似有千军万马的奔驰啸鸣;春秋之际,又常现缕缕白云浮涌山间。千奇百态,十分壮丽。

  庙内有一个不到半亩宽的水池,池中垒起丈多高的假山,青苔小树附生缝隙,叶上偶然悬挂着几颗米粒大小的露珠,水中悠游着鱼群。

  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凉爽,每逢春末夏初,百花盛开,游人络绎不绝。庙里的淌米饭,是远近闻名的。

  什么是淌米呢?有一段神话传说。

  相传庙后面的半岩之上,天生一个深不透底、象酒杯大小的石洞,早午晚三个时辰要流淌白米,供庙祝吃用。游客来了,也是用这个洞里的淌米做饭,不必斗量,下锅煮熟,不多不少,刚刚够吃。好奇的游客,亲到洞前守候观看,都是这般灵验。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北岩淌米,传遍了附近各州府县。

  有年天旱闹饥荒,米价暴涨。庙祝暗想:淌得少,是因为洞太小了,把它凿大点,米就一定淌得多,吃不完,挑到街上可以去卖高价。

  于是,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他悄悄带起钻子、手锤,爬上山岩,乒乒乓乓地一阵,把洞眼打得像饭碗那样大。从此,石洞就再也不淌米了。(转自凉山城市新报2015年9月30日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