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1)

(2013-11-22 17:31:24)
标签:

名师指导

文化

分类: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是本章教材的重点内容。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的第一个复杂的重要概念,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初一的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又不够,所以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由于本节知识较多,所以第一节课只分析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验证绿色植物产生氧气。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采用小组实验,合作探索,突出过程探索式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明确光合作用的原理

四、课前准备

1 、自制ppt课件

2 、盆栽天竺葵(将它先放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叶的一部分上下两面用黑纸遮住,再放在光下几小时)

3 、材料用具:盆载天竺葵、金鱼藻、大烧杯、小烧杯(小锥形瓶)、短颈玻璃漏斗、玻璃管、细木条、三角架、石棉网 、镊子、清水 、火柴、碘液、85﹪酒精、清水、黑纸片(或其它能遮光的材料)、曲别针等。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现在是第四堂课了,同学们的肚子是不是有点饿了?都很期待中午放学后美味的午饭吧。中午饭同学们要吃的馒头我已经给带来了,馒头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它有什么特性?

    师生共同完成小魔术:馒头上滴加碘液变蓝

分析其原理——淀粉遇碘变蓝,通过分析淀粉的来源导入新课——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叶真的能制造出淀粉吗?让我们来用实验探究一下: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探究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探究实验第一步是什么?

【提出问题】绿叶在光下产制造淀粉吗?

下一步呢?

【作出假设】

有光能制造淀粉,无光不能制造淀粉。

【制定计划】

思考1:用什么方法能证明叶片中有淀粉产生?

滴加碘液,变蓝则有,不变蓝则没有。

思考2:绿色叶片直接滴加碘液效果明显吗?怎样才能使其更明显?

不明显。脱去叶绿素。

如何脱去?

方法:用酒精隔水加热,让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思考3: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

光照。

方法:选择一叶片,部分遮光

思考4:如何避免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方法: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暗处理)

【制定计划】

小组合作交流,完善实验计划。

【实施计划】

注意事项:

实验前:先组装好实验装置,最后点燃酒精灯。

实验中:不要从上往下直视装酒精的小烧杯。

实验后:实验结束时,先撤酒精灯,再用镊子将小烧杯取出,用镊子取出叶片后,及时将酒精和热水倒入指定装置中,以防烫伤!

实验结果展示、交流:

叶片的见光部分  变蓝   , 不见光部分 不变蓝 

【得出结论】

一、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看——老师手中所拿装置中的绿色植物为何有气泡产生?

探究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实验讨论:

(1)这些气泡是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其中是什么气体呢?

氧气

(2)该气体有何特性?

难溶于水,助燃,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或卫生香重新燃烧。

(3)我们怎样收集和检验这些气体呢?

排水法收集,用带火星的细木条或卫生香

(4)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

【得出结论】

氧气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刚才有一个实验小组的叶片的边缘没有变成蓝色,这是为什么?

(三)、迁移应用

提出问题: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吗?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制定计划:

结合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你认为应如何设计?

实施计划:

预测实验结果:

银色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变蓝。

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四)、总结反思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在光下产生了淀粉和氧气,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有机物中。

(五)、学以致用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化学反应,每年全球光合作用估计产生大约16亿吨糖类,是地球上其他生命的食物来源。

但据最新统计,全球饥饿人口达10.2亿,每6个人中,就有1人正在遭受饥饿的磨难。

目前的粮食危机,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剧增和耕地资源的减少。(摘自新闻网)

面对粮食危机,联系本节所学的知识,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师生总结我的收获

六、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条件:光照

                             场所:叶绿体

                             产物:淀粉  氧气

                            能量:储存

【教有所思】

《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力求能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1、注重让学生形成设计探究实验的思维方式。本节课的设计从课前准备到课后的拓展延伸,始终贯穿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不仅开阔了学生知识的视野,还积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突破点。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合作意识不断深入,为师生、生生的和谐相处构建平台,逐步形成和谐课堂。

3、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生物科学不仅有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启迪探究实验过程的金钥匙,满足了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有效地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导航。

4、体现重要概念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明确这一重要概念在《标准》中涉及了哪些具体内容,其次还要分析这一重要概念与其他哪些重要概念有联系,以及有什么联系,第三,在教学设计中,要创造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这一重要概念的教学,可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开展哪些教学活动来支撑这一重要概念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最有效的学习。

5、注重STS教育。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并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生活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知识和情感上都得到满足。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材料不够充分,时间安排还不够合理等。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为有效教学做好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