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老师开课《同心圆》

标签:
情感 |
分类: 一人一课 |
http://s9/mw690/002SJxjKgy6P8R2WhTye8&690
http://s11/mw690/002SJxjKgy6OrFCWuJIba&690
http://s5/mw690/002SJxjKgy6OrFD33bCd4&690
《奇妙的同心圆》
怀溪小学
设计思路:
看到课文后首先对内容进行了深层解读,发现了内容中存在知识点的错误,文中出现的蜘蛛网图,它属于等角螺线。漩涡、卷饼、波波糖等,都是螺旋线而不是同心圆,于是在设计的时候将螺旋线与同心圆的对比作为一个知识点出示,便于学生区分。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在以下三点进行创新:
1.
从自己找同心圆到自己画同心圆到自己探索制作同心圆的方法,让学生感觉乐趣无穷。
2.
3.
从小水滴的出现到同心圆的创作,到最后的感情升华,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心中就产生爱的情谊。
除此以外,在讲解同心圆的概念是用直观的方法展示,通俗易懂,不理论化。在示范图片的选用中具有针对性,从植物到动物再到生活中的,面面俱到。在讲解色彩中,运用康定斯基的《方块与同心圆》进行割画教学,从局部到整体。给学生不同的视觉概念。在解读“奇妙”二字的内容时,用导入的小游戏,到洋葱的解剖,到同心圆的制作这些内容中都体现了同心圆产生的奇妙之处,深深吸引学生。
教学目标:
1.
2.
制作方法。
3.
教学重点:
认识同心圆并能运用丰富的色彩展现。
教学难点:
能表现同心圆,探索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刀,垫子,勾线笔,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刀,垫子,洋葱等。
教学过程:
|
教与学和预设 |
设计意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导入 |
游戏导入,转圆,从一个到三个。揭题。 |
找到圆。 |
明确同心圆的定义。 |
二、寻找身边的同心圆。 |
1、 2、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同心圆,引出洋葱。 |
1、生活中见到的同心圆。 2、探索洋葱中的同心圆。 3、画画同心圆 |
认识生活中的同心圆。 能用发现的眼睛找到奇妙的同心圆。 灌输大小,疏密不同的不同效果,区别螺旋线与同心圆的不同。 |
三、欣赏《方块与同心圆》 |
用割画的方法出示,一幅,四幅,到整体。 |
说说画面的感觉,。 |
探索不同色彩的画面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效果。 |
四、探索软陶的制作方法 |
出示材料及教师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
说说作品可以用哪些方法制作。(贴,卷,切片,组合创作等) |
结合情感教育找出常用的制作方法,探索新型的制作方法,能通过大小,变形的方法来组合画面。 |
五、学生作业 |
布置学生作业要求,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想法独特的孩子。 |
自由创作,在独立的基础上有合作,共同进步。 |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
六、作业评价 |
教师总体评价,点名评价,改进要求。 |
学生互评,自评。 |
学会评价,从作品中看到优缺点,取长补短。 |
七、总结,感情升华 |
诗歌配乐。 |
感悟。 |
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
教材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其认知程度的逐渐增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理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课通过运用立体表现的手法将平面艺术作品进行再现,从而让学生对平面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同时也通过活动,提高立体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够仔细观察和分析某件绘画作品,体会其形象的美感和各形象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绘画和立体纸工的形式表现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3. 愿意尝试用新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
制作步骤和方法:
1.构思
首先把需要制作成立体效果的原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观察,确定重点表现哪些内容,需要哪些材料以及画面的整体色彩,设想最终表现效果。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后,让学生对书上或收集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析,并能说出自已的创意构思,拓展学生的思维。
2.制作
(1)把卡纸对折,并修剪成需要的外形。根据原作色彩对卡纸背景进行着色。
(2)把塑料泡沫修剪成山的形状并着色,等干后依次粘到着好色的卡纸上。
(3)用火柴和卡纸架好小桥,并把做好的小亭子安放固定上去。(4)最后别忘了插上扫帚苗当做树来点缀画面哦,一幅新的《千里江山图》就做好了!
另外,在材料的选择上,可要多动动脑筋,很多生活中的废旧材料都能用到画面中来呢,比如易拉罐、乒乓球、喝饮料用的吸管等等,都是很有创意的材料!下面就看看凡•高的《阿尔的吊桥》和克利的《乘船的辛巴达》两幅作品都是用的什么材料吧!
3.分组进行设计:
1、利用自己准备的美术作品图片等材料设计让画立起来。
3、可以根据所见的画面进行设计和构思。
4.小结、展评。
举办“立体作品展”,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并听取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意见,教师点评并和学生一起小结。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奇妙的同心圆》评课稿
怀溪小学 陈玉燕
林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课堂知识观察、分辨,感受生活中同心圆的广泛运用。在课堂上,林老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的美术课,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气息,让人耳目一新。
这节课的亮点是:
1、美术教学生活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强,在老师还没有出事图片之前,一年级的学生便在生活中找到了同心圆的广泛运用:蚊香、射击靶、洋葱,虽然蚊香并不是很确切,但学生发现了有相似。课后延伸环节,鼓励学生找找还有那些东西也是同心圆的,让学生现学现用,增强了成就感——“我知道”。
2、巧设疑,巧激励。演示摆一摆同心圆是,老师故意犯错,让学生发现问题,帮老师解决问题,不但巩固了知识,还能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产生优越感。
3、评价方式直观,深刻。老师在展示评价环节预留足够的时间,通过“喜欢哪个,为什么?”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表扬同学,学生交流很充分,把课堂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