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组集体备课
标签:
校园 |
分类: 集体备课 |
工作单位:
|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黄小慧 |
|
|
活动时间 |
2011年11月20日 |
活动地点 |
我校多媒体教室 |
|
|
活动主题 |
全都认识我 |
主 |
黄小慧 |
|
|
参加对象 |
黄小慧、温小婷、郑乃敬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课题为《全都认识我》
二、以“感受音乐,升华情感”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三、认真品读教材,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四、学习《全都认识我》部分优秀教学设计,取其精华。
五、黄小慧老师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六、教研组教师各抒己见,集体讨论备课思路。
七、记录修改后的教案。
|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综合组集体备课教案
全都认识我
教学理念:
本课我始终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联想——认知——理解——创造”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力求在教学中体现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培养崇高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思想。力求在每个环节中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教学目标:
1、
2、指导学生亲切、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全都认识我》,感受歌曲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品味音乐内涵,细致分析歌曲《全都认识我》的旋律特点。
教学准备:
一、精选多首“爱家乡”主题的音乐作品
二、准备鹅卵石多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
(一)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欣赏大西北风光
(播放音乐学生聆听欣赏)
2、这首歌曲给大家带来一种怎样的听觉感受?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结:同学们知道吗?在黄土高原上,没有青山绿水、高楼大厦,只有漫漫黄土和满天飞舞的沙尘。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磨灭大西北人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聆听歌曲《洞庭鱼米乡》——欣赏水乡风情
1、粗犷、豪放的大西北人真是令人敬仰!跟着音乐再去《洞庭鱼米乡》感受那水乡风情吧。
(播放音乐学生聆听欣赏)
2、这首歌曲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种怎样的听觉感受?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结: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
3、这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曲歌唱的主题是什么?
师生讨论结果:“对家乡的热爱”
4、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都有什么呢?(学生回答:热爱)
教师:我们的家乡龙港有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三个“国”字头的称号。列入中国百强城镇之一,它是多么了不起啊!
出示旋律:
如果这句旋律是赞美家乡的一句话。让我们带着对家乡的热爱美美地唱一唱?
(学生模仿教师连贯地、有感情的视唱旋律)
二、感受分析音乐——“蓄情”
1、欣赏乡村风光
师: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最美的地方。老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今天就带大家去看一看我的美丽家乡。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乡村风光)
2、
(学生回答描述所看的所听的。)
3、舞蹈律动
①师:乡村孩子喜欢围在青青地草地上跳起拍手舞,我们也来玩一玩。
三.学唱歌曲
师:山里的孩子不仅朴实善良,他们的歌声更美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在唱什么呢?
1.播放歌曲,学生仔细聆听
问: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
2.教师出示图谱,把重拍送给……把
2.这么美的歌,我也想唱一唱了?
)
3.默唱歌曲
(创意:教师一定强调在心里默默地唱,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4.学生学唱歌曲,问:有不会唱的地方吗?
5、歌曲难点处理:体会歌曲旋律中休止符的巧妙作用
②观察两句旋律,哪一小节相似?(学生观察讨论发现:句末都出现了休止符)
师结:两条旋律的情绪很相似而且句末都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③唱一唱、比一比
师:如果将句末的休止符改成增时线,感觉如何呢?例:
(师生讨论对比。选择旋律句末是增时线,可好?)
小结:改成增时线旋律情绪变得抒情、优美。如果用休止符的话,就能把乡村孩子天真烂漫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创意: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趣的对比和深入的探究,会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音乐要素的重要性。)
②击鹅卵石为歌曲伴奏(强调突出强拍)
师:老师从乡下的青石滩上找来了几个漂亮的鹅卵石,用它为歌曲伴奏一定很好听。为歌曲伴奏。
4、教学衬词部分
①乡村孩子爱家乡,家乡的花儿、草儿、牛儿全都认识我。
3
全都
②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得意的唱一唱
简单讲解倚音、延音
6.
5.问:这首歌应该用怎么样的情绪来唱呢?
生:青山坡、小草、小黄牛、茶林、浪花(神气,自豪,高兴)
指导学生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学生跟琴再唱一次(注重提示学生轻轻地唱)
四、歌曲大表演
不论我们生在何方,家乡都是最美的。就算它贫穷、就算它落后,也永远热爱着它,努力让它变得更美丽。(随音乐《全都认识我》下课)
综合组第二次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一年级
|
时间 |
2011年12月14日 |
中心发言人 |
林学近 |
备课组长 |
孔怀王 |
||
|
主要议题:《基本体操——队列队形》课时计划设计 |
|||||||
|
主 备 人 陈 述 |
一、教材选择: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选择《基本体操》中常队列队形为主教材,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队列队形中的要领。 2、发展协调及自我控制能力。 3、培养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性和整齐、迅速的作风。。 五、教学过程: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活动规律及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在准备部分进行热身活动及韵律操使学生充分热身的同时,享受什没乐趣:在教法、学法上注意多样性,主体部分采用程序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分成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就是一个小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小目标,逐步达到本课的总目标。 在基本部分中先介绍4种游戏方法,让学生主动参加游戏中去,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当学生熟悉游戏方法之后,让每小组创编新的游戏,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使学生真正达到“懂”与“会”,并且是每个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结束部分介绍几种放松全身肌肉及解除疲劳的方法,此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稳定的水平,达到身心愉悦的境界。 |
||||||
|
组 员 讨 论 过 程 |
本次课教学设计比较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及《体育课程标准》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基本部分教学中进行的热身活动及韵律操使学生充分热身的同时,享受什没乐趣:在教法、学法上注意了多样性。在基本部分中先介绍4钟游戏方法,很有特点,并且在学生熟悉游戏方法之后,让每小组创编新的游戏,此过程能使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在结束部分介绍几种放松全身肌肉及解除疲劳的方法,此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稳定的水平,达到身心愉悦的境界。 总之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好地观察了新课程理念,教法、学法新颖值得肯定。 1、队列队形;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小游戏; “抓人” 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 4、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5、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和教师一同做游戏。 3、学生认真听讲看示范。 4、学生精神饱满。 一、队列队形: 1、集中注意力联系; (有效与无效) 2、快快集合; 3、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5、变换队形; 1、 教师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2、 教师做正确的示范。 3、 教师个别指导。 4、 找好学生做表演。 1、学生认真听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练习。 3、分组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重点:动作自然,协凋准确。 难点:重心前后稳定,节奏一致。 二、游戏: 穿过小树林; 规则: 1、 2、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示范。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和比赛。 3、分组比赛。 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2、下课。 |
||||||
http://s12/middle/9d6b1504h79d7fa0d93eb&690
综合组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
工作单位:
|
项目名称 |
综合组主题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黄小慧 |
|
活动时间 |
2011.12.26 |
活动地点 |
四年级教室 |
|
活动主题 |
身体的结构 |
主讲人 |
朱维光 |
|
参加对象 |
综合组教师 |
申报学时 |
1课时 |
|
活动内容 及过程 |
二、全校综合组教师签到听课并做记录。 三、全体听课老师集中四楼会议室进行评课讨论,由朱老师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再由林学近老师进行点评,其他老师也分别谈了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四、活动由黄小慧老师主持 |
||
|
活动反思 及建议 |
坚持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教师参与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全体老师深刻感受到了学习的气氛,更好地为今后教学服务。 |
||
|
过程确认 |
|
||
《身体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
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四、课堂练习
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五、作业安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