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城内的水系

(2017-04-14 13:07:30)
标签:

北京护城河

分类: 北京故事
昆明湖
    昆明湖位于北京西郊颐和园内,北倚万寿山,面积3300余亩,约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昆明湖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金时引金山(万寿山)下的水汇成金水河,称为金海。元代定都北京后,经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发上游水源,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注入湖中,改称瓮山泊(万寿山原称瓮山),成为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明代湖中多植荷花,周围种植稻谷,湖旁又有寺院、亭台,酷似江南风景,遂有“西湖”之称。清乾隆建清漪园时,将湖开拓,成为现在的规模,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命名昆明湖,每年夏天在湖上练武演操。
京密引水渠
    京密引水渠,简称京引,是一条位于中国北京市境内的引水渠,全长112.7千米,始建于1960年,一期工程于1961年建设完成,二期工程则在1966年完工,其工程总目标为引密云水库拦蓄的潮白河河水进入北京市区[2]。京密引水渠是北京市最主要的供水线路,所以有“北京市民日常饮用的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是通过京密引水渠输送”这样的说法。京密引水渠源自密云水库的白河主坝,流经怀柔水库、颐和园昆明湖,最后在滨角汇入永定河引水渠,其中自昆明湖至滨角段与滨角至玉渊潭的永定河引水渠称为昆玉河。
永定河引水渠
   永定河引水渠开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的引水口在石景山三家店,这里有一条拦河坝,引水东到北京西便门,但是永定河流量变化很大,不需要时,它汹涌而来;需要水时,它也干涸待泽。况且多年来永定河上游地区气候干旱,实际价值已成问题。2006年10月,永定河三家店段二期治理工程启动并于2010年完工,永定河恢复了成为北京城区的饮用水源之一的作用。如今,洁净的河水将在三家店水库截流后,经永定河引水渠直接引进城区。
 http://s13/mw690/002SJ8LHzy7aiazJQYc6c&690

北长河-南长河-转河
  北长河是北京地区的一条河流。历史上曾是北京市主要水源。原来发源于海淀区玉泉山的“天下第一泉”,经青龙闸流入昆明湖,然后由南长河导入城内的北海和中南海。泉水断流后成为排水河道。目前在安河闸注入京密引水渠。全长1.2公里,上口宽30一40米,流域面积8.75平方公里。
    南长河,又称长河,是北京城西北面的一条河流,上接京密引水渠昆玉河段,下接积水潭德胜门护城河,流入北京护城河。南长河和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海属于“长河水系”。长河的水通过北护城河最终注入朝阳公园。
     南长河系古代通惠河漕运水源河道。在修建京密引水渠前,长河是指从昆明湖到紫竹院湖的河道,紫竹院湖到积水潭称为高梁河。1905年初,由于修建京张铁路和西直门火车站,高梁河在高梁桥附近的河道,向北绕过西直门火车站,再向南与北护城河相接,形成“几”字形,后被称之为转河。北起昆明湖绣绮闸,1966年修建京密引水渠后改指长春桥(引水渠)至高梁桥(北护城河)。全长5.5公里,途径紫竹院公园和北京动物园。昆玉河上有游船线路,南起玉渊潭八一湖,北至颐和园昆明湖。也有自颐和园往南长河的游船线路。
 
高梁桥
    高梁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和海淀区的交界处,原来处在高梁桥路横跨南长河之处。如今高梁桥路已改从该桥两旁经过。高梁桥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为满足元大都的用水和南粮北运的需要,派都水监郭守敬引昌平白浮泉以及西山玉泉诸水汇流来此,形成水道,流经护城河、积水潭,直达通惠河。该桥建成后,多次受到修缮和改造。现存的桥为清朝所建。高梁桥是元朝出元大都和义门的主要通道。明朝、清朝时,是出北京内城西直门向西北的主要通道。
    高梁桥因横跨古高梁水而得名。古时该桥宽约6米。桥上置闸,称“高梁闸”,又称“西城闸”。此闸已毁,现存闸板一件。高梁桥是青白石三孔联拱式石桥,两侧设有石护栏。桥西面原来有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兴建的“倚虹堂”,南岸设有船坞,中华民国时期被拆卖。1980年代初期展宽高梁桥路路面时,重修高梁桥。此后又经过多次修缮。桥长约16米,宽约10米,共有16对石柱。
      高梁桥桥下的南长河与转河交界处的河段,原来称高梁河(高梁水)。此处的河水是从玉泉山、昆明湖流向德胜门水关。《天咫偶闻》载:“西直门而西北,有如山荫道上,应接不暇,去城最近者为高梁桥……沿河高楼多茶肆。”慈禧太后赴颐和园时,往往在高梁桥附近的倚虹堂船坞上船,经白石桥、万寿寺、麦钟桥、长春桥,直达颐和园和玉泉山。也有石路从西直门经高梁桥直达畅春园、圆明园和颐和园。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起点西直门火车站便设在高梁桥东侧。高梁桥也随之繁华起来,路旁两侧商贾云集,店铺林立。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式在西直门外举行,距离高梁桥不远。北平和平解放后,高梁桥逐渐被民宅及市场淹没,桥北侧的转河河道被改为暗河,桥南侧的河道则缩小变成水沟。高梁桥也因桥上的高梁桥路的繁华而成为交通堵塞路段。高梁桥的许多栏杆及石礅均因损毁而更换过。2002年,转河恢复工程启动,将暗河恢复为明河,从而使高梁河恢复了旧日的风貌。2003年转河通航。2003年时,为缓解交通压力,在高梁桥北面新建一座桥,高梁桥路改经这座新桥。后来这座新桥也因交通压力大而不敷使用,需要改建,因此在保留高梁桥原址不变的前提下,在高梁桥的南北两侧各建一座钢筑水泥结构的公路桥,分别作为高梁桥路的上、下行道,每座桥长14米,宽18米,荷载单行15吨,拖挂60吨。高梁桥则被夹在这两座公路桥之间,不再供道路通行。2010年,西城区决定恢复高梁桥周边的传统绿色景致。
       高梁桥是北京市西城区与海淀区的界桥。21世纪初,桥南归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办事处管辖,桥北归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管辖。
      高梁桥起初被列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高梁闸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组成部分。
 
 莲花池
   莲花池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广安门外,紧邻北京西站南广场。莲花池原为金中都城外的湖泊和湿地,關於蓮花池的記載最早出自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當時稱為西湖,是戰國時代薊城西郊的風景區。從蓮花池發源的一條水河,在古時被稱為洗馬溝,現在被稱為蓮花池河。金代起因此湖种有莲花,俗称莲花池,传说这里是北京的发源之地,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最早的北京城,從戰國時代的薊城一直到金朝的中都,都是在蓮花池以東(後來的北京城西南)同一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城市範圍雖不斷擴大,但原來的城址卻一直未改變。而此城址的選擇乃是為方便引水,水源最主要來自於蓮花池與洗馬溝。一直到元大都時期,因水源不敷更大都城的需要,城址遂往東北方略移,以取得東北郊外湖泊和高梁河水系的水源。蓮花池在1984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在1998年6月,以此湖泊为基础建设莲花池公园,2000年12月21日对游客开放,现植有8万多株(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红莲、太空莲,以荷花和金中都为题,建有10个景区。
莲花河
   莲花河是北京地区的一条河流,凉水河的支流。古称洗马沟。发源于石景山区石槽,原来来自莲花池泉水,目前来自工业废水。流经莲花池(之前的部分又称新开渠),在万泉寺东面汇入凉水河。全长4.2公里。 

筒子河
     筒子河是北京市中心紫禁城墙外的护城河。因古代五门三朝的规格,宫城南至大明门,所以明代禁宫南面并没有开凿筒子河,形成一个“阙”,而清代开暗渠连接南面却破坏了五门三朝和阙的规格。全长3.5公里,宽52米。分为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部分。在西华门和神武门路面下由涵洞连通。与北京六海相连通。
玉河
  玉河是通惠河的一段,由元朝的郭守敬主持于1293年修建完成,与元大都同时建成。通惠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漕运,当年北京的粮食大多经通惠河运入北京城。《元史·郭守敬传》载:“通州至大都,陆运官粮,岁若干万石,方秋霖雨,驴蓄死者不可胜计,至是皆罢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仍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守敬又言:于澄清闸稍东,引水与北坝河接,且立闸丽正门西,令舟楫得环城往来。志不就而罢。”玉河原是元朝开凿的通惠河位于宫城东侧的一段河道。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是通惠河漕运的终点码头。白浮泉水自积水潭向东南,流经澄清闸、万宁桥(地安桥,俗称“后门桥”)、东不压桥、北河沿、南河沿出皇城,过北御河桥(原址在今贵宾楼饭店西南侧),沿台基厂二条、船板胡同、泡子河入通惠河。
    元末明初,白浮瓮山河断流,通惠河仅余玉泉山诸泉、西湖(昆明湖)为水源,此后通惠河城内段因水量减少而无法通航。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扩建南城皇城后,将通惠河圈入了皇城内。《明清北京城图》绘:从什刹海的来水,经东不压桥流入皇城,向南流出皇城之后,不向东南流,而是直接向南,经今正义路过中御河桥、南御河桥入南濠(前三门护城河)。这就是明朝的御河,又名玉河,全长4.8公里。该河是积水潭、什刹海排水的尾闾,进入德胜门水关的水,经御河排泄,故该河是北京城区中部、北部的排水主干渠,直到清朝。自明朝开始,玉河自什刹海前海东端出水口起,经万宁桥后,先后经过今东不压桥胡同、东板桥胡同、北河胡同、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正义路,最后流入北京内城南护城河。
    玉河并不太宽,水流不急,但在北河沿中段西岸冲出了一片沙滩,因而出现了“沙滩后街”、“沙滩北街”、“沙滩南巷”等地名。沙滩东南的银闸胡同,曾是元朝御水河故道,为调节因地势而形成的水势落差,在河道上设有多处水闸。《燕京访古录》载,银闸胡同地下埋有银制水闸一座,梁长4尺8寸,宽5寸,厚3寸,柱高3尺,镌有“银闸”二字及“大元元统癸酉秋奉旨铸银闸一座”十四个小字。玉河两岸过去是北京人夏天乘凉之处。如今南河沿大街迤西的磁器库胡同、缎库胡同、灯笼库胡同等胡同,原来均为玉河用于漕运时在河边兴建的库房所在地。
    明朝之后,由于水源减少,玉河逐渐变为臭水沟。中华民国年间,由于来水日益减少,开始自南向北将玉河改为暗沟。民国十三年(1924年),自前三门护城河南水关到东长安街改成了暗沟,其上填平植树,两岸修路,东岸称正义路,西岸称兴国路。后来又将两路中间辟为街心公园,两路统称正义路。民国二十年(1931年)自东长安街到望恩桥(东安桥)改成了暗沟。
 
通惠河
   通惠河位于北京,是隋代为征高丽挖建的漕运河道,为通济渠北段之北端,金代称为宫左流泉,原长82千米,自昌平至北运河,现长20千米,自东便门至北运河。其中从瓮山泊至积水潭这一段河道在元代称为高粱河。通惠河在隋代开挖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古永定河之积水潭,因此积水潭,包括现今的什刹海、后海一带,成为大运河的终点,商船百船聚泊,千帆竟泊,热闹繁华。在元朝中后期,每年最高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一直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后来在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和山洪的原因,通惠河上段从白浮村神山泉至瓮山泊的一段(称为白浮堰)废弃了。现在的通惠河,一般指从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州区入北运河这段河道,全长20千米。
    为了节制水流,以便行船,在通惠河的主要干线上修建了24座水闸。从西向东有11个闸名,依次称为广源闸、西城闸、朝宗闸、海子闸、文明闸、魏村闸、籍东闸、郊亭闸、杨尹、通州闸和河门闸。据《元史》记载,其中有些闸在元贞元年被改称。“其西城闸改名会川,海子闸改名澄清,文明闸仍用旧名,魏村闸改名惠河,籍东闸改名庆丰,郊亭闸改名平津,通州闸改名通流,河门闸改名庆利,杨尹闸改名溥济。”
    1956年,城内的部分全部改为暗沟。水质明显变差,在20世纪后半叶,河水如墨汁。后来在在御河下水道的南河沿大街南口建截流井,把污水及菖蒲河的水排放到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通惠河水质逐年改善。
坝河
   坝河是北京地区的一条河流,为温榆河的支流。是元代开凿的运粮河,后来运输改由通惠河,此河成为排水沟。源于东城区的东北护城河,自西向东流入朝阳区,在后者东郊边界汇入温榆河。主河道长21.63公里,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北小河、亮马河和北土城沟。
萧太后河
  萧太后河是中国北京市区东南郊的一条河流,汇入通惠排水干渠。始建于辽代,是北京最早开凿的人工运河。主要发源于东南护城河,一个支流源于朝阳区老虎洞。从西北流向东南。原来在通县境内汇入凉水河。1958年改建后在朝阳区马家湾村南汇入通惠引水干渠。主河道长11.85公里,流域面积21.83平方公里。是北京市南部城区及朝阳区南部的主要排水通道。
凉水河
   凉水河是北京地区的一条河流,为北运河的支流。发源于丰台区后泥洼村,先后流经丰台区、大兴区、通州区,在榆林庄闸上游汇入北运河。全长58公里,流域面积629.7平方公里。其支流有草桥河、马草河、马草沟、大羊坊沟、萧太后河。目前河道上建有4座拦河闸:大红门闸、马驹桥闸、新河闸、和张家湾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