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曾庆余《从兴国到会宁》一书写的书评

(2012-04-09 08:22:47)
标签:

杂谈

评曾庆余著述《从兴国到会宁》

 2012年4月9日

由会宁县公安局原政委曾庆余同志编著的《从江西到兴国》一书已于去年八月出版发行,本人有幸获赠一本,闲暇之时常常仍不住翻看,已经记不清看了几遍了。会宁县委原书记贾汝昌在序言中引用《诗经》上的话:“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以提携全文,怎奈聊聊两行文字却勾起了我无限的联想!生我者父母也,教我者师长也,助我着朋友也!父母给我以躯体,师长给我以灵魂,朋友给我以事业,此乃“岁寒三友”、生死之谱也。《从兴国到会宁》一书虽曰仅仅三十万字,却涵盖了人生可堪回首、值得回味乃至于应当认真回想的许多问题。

黑色!是该书的沉重之处。人皆为父母所生,孝贤文化乃中国之国粹,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球村文化。从怀胎之日起,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走向人生、走向完美,甚至于走向辉煌的,在这一点上,父母的无私乃为天地间之仅存。养老送终、怀念寄托、绵延其生命、精神和思想,不仅是家庭的琐事,个人的小事,更是人类生息繁衍、社会发展进步的大事。曾庆余同志为了出版《从兴国到会宁》曾多次奔波于江西兴国和甘肃会宁之间,长跪于先人坟头,情动赣陇、洒泪乡土!他的著述为人们这方面所存在的疑虑作出了令人感慨的诠释。

红色!是该书的鲜亮之光。《从兴国到会宁》记述了曾政委的父亲——一位小红军战士流落会宁的动人故事。其实,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来说都是平淡得再不会平淡、和旁边的每一个人毫无二致——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为了事业,抑或为了其他。但是,每一个人不同的经历却往往注定了他们总是有所不一样。当人们开始挖掘曾政委的父亲所经历的那些令人惊叹不已的故事的时候,他的父亲似乎又一次被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似乎身边的这个非常熟悉的人骨子里原本就不是这个人一样。从此,人们才知道,他所做到的我们永远无法做到!——一个年仅14岁的小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却在大会师的锣鼓声中不能够爬起来,望着远去的战友,望着一路不断照顾他的那些哥哥弟弟们,他无奈地躺在大地上,仰望着星空……

金色!是该书的暖流之源。曾政委的父亲被当地一位梁姓人家收养,在他们的心目中,或许并不全是为了挽救一位红军的生命,更不用说挽救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而更多的则是出于人的本能和本性。人之所以是群居动物,其实就从爱护自己的同类开始的。区区一个人的生命、小小一家人的举动,却彰显了人类的本性,其伟大、其高尚、其纯粹,辉映日月,无与伦比!曾政委也曾长跪于他们的坟前,用涌泉般的泪水洗刷着自己的灵魂和罪过!他的举动给人们昭示了中华民族乃至于整个人类的一种最为原始、质朴、纯真的思想……

玫瑰色!是该书的大爱之魂。《从兴国到会宁》真的包含了从兴国到会宁的许多记载。从《江西日报》到《甘肃日报》,从平面媒体到立体报道,从报纸到电视,从党政部门到民间百姓,一页页信函,一张张笺扎,一声声问候,一程程送别,无不把江西兴国人民和甘肃会宁人民联系在一起,编织成了一条千丝万缕的玫瑰色纽带,更显示出了和平的热流、人民的友情和祖国的温暖。

《从兴国到会宁》很多人参与了编写,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按照他们自己的观点阐述了许多故事和思想,更展示了他们不凡的手笔,或散文、或叙述、或诗词古风、或抑扬挽唱,我们不仅能够读到人世间的冷暖,能够读到天地间的真情,能够读到历史文化知识,更能够读到许多精彩和华丽,还能够读到仰天长啸、喁喁诵吟!

《从兴国到会宁》大气、大方、大观,是一部容量、辐射广、角宽的好书,读来五味杂陈,令人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