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团队,痛并快乐
(2024-09-12 09:14:10)
标签:
情感财经 |
分类: 管理 |
和大海他们共事的几年,大家激情忘我,工作高效有价值,然而也有太多值得我反思总结的地方。引用团队小周女士的话,痛并快乐着。
那时,在500强外企组建几个新部门,人力资源部给了些刚毕业大学生的简历,其中就有大海。在大海身上我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只是他比我更优秀。小城市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家里排行老大,从外省考入知名学府山东大学,党员,班长,谦逊,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有组织能力善换位思考,大海正是我希望的人才,他也选择了我。以后几年,大海成了我负责集团各事业线经营计划调控、稽核审计方面的得力助手。
那时的自己并不能算是个好主管,天天加班到深夜。自己挨了骂,几乎第一时间把压力和火气传递到大海他们身上。因自己遇事身体力行,团队得到了表彰,同事得到了实际的利益,团队内部的奖金分配公开还算公平,自己不觉得个人管理有什么问题。带过90、00后同事后,才发觉当时自己身上也有太多封建家长的影子,感谢50、60、70、80后同事的宽容。最能宽容理解我的是大海,尽管早已让他们下班,有时需要他们帮下忙,会看到大海坐在大办公室里……
穷人家出身,体会了大学毕业独在异地,无人问津,饥一顿饱一顿,到处租房的苦楚,当时的500强外企提供了经理套间,吃饭不花钱,我感觉家一样温暖。因此只要加班,自己就会以加班餐的名义叫上大海和其他几位单身住集体宿舍的同事一起在经理餐厅吃饭,尽管是家常菜,还是比员工食堂好了不少。第一次,他们不怎么动筷子,后来我自己迅速吃完先离开,不管点了几个菜,从没有剩下过。
和大海他们分开是我考虑不周。企业大变动,几个部门被裁撤,于是提前将大海他们分别安排到了其他部门和事业线,自认为这样对他们更好,而此举却让大海他们在我之前离开了企业。大家分开后,小俞女士去了本地电力国企、小周到自己家企业上班、老单去了知名审计事务所、更多同事去了同行企业。而大海去了北京……有天,收到大海发来的带链接的短信,大海笔面试第一,已是国家公务人员,大海说,当时一起共事的工作经验,让他产生了报考的想法……
后来也带过不少团队,建设停工数载食品企业时,外资老板曾认为我没有被同事们打出来就是他和我的胜利,还是这些同仁,我们建成了一个美丽工厂;也曾苦于面对九零、00后同事的鸡同鸭讲,但我们都从对方身上吸取了营养,他们学会了换位思考,而我不仅追了许多新名词,长了新见识,看问题更有了多重视角。
也许带团队的乐趣就在于此,新面孔、新挑战、新思维、新气象,长江后浪推前浪,愿弟兄们飞得更高,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