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作救救孩子(从犯罪低龄化说起)

(2024-08-25 09:50:42)
标签:

文化

育儿

分类: 文化

犯罪低龄化的趋势让人揪心,而这些孩子在犯罪时表现出的对法律的无知、对道德的漠视、不计后果的冷静、犯罪过程的凶狠果断让人愤恨更让人恐惧,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三个不到18岁的孩子,到大学校园里抢劫,仅仅因为一部手机,两个家庭辛苦培养,正要大展宏图的大学生失去了无辜的生命,而三个犯罪者,也将在监狱里度过他们本该阳光灿烂的青春。

一个初中,仅仅因为同学之间的小纠纷,一个同学不到18岁的哥哥纠集打手凶狠砍断了另一个学生的手掌。

这些孩子怎么了,他们的父母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个人认为这是社会道德缺失、社会正义不能全部伸张的产物。

目前的中国社会似乎正孕育着一种“强者”文化,强者有理,弱小者得不到社会的同情和保障,善与恶界限模糊。

作为七十年初出生的一代,我们小时也目睹了社会一些丑恶的现象,个别时期社会十分混乱。但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那时的社会道德和正义让绝大多数人明白是什么是“美与丑”,从心底有伸张正义的迫切需求。举最简单的例子:只要和小朋友打架,那么双方都不是好孩子,打赢的会受到更多批评,弱小的会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共同保护;小学了,评“三好”,选“干部”,选出来的也确实是大家都比较认可的孩子,没有听说去走什么后门,去送什么礼。

因此那个时候有“严打”,每次“严打”,所有从小学生开始的孩子都会得到一次普法和道德教育,而广大群众对“严打”的支持如同同仇敌忾对抗侵略。每次“严打”过后,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放到现在,善良和丑恶还那么分明吗?道德对社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还那么明显吗?

同学的孩子刚上小学,座位的前面坐了比同学孩子还高的全班第一高度,孩子的视线被完全挡住了。同学一打听,原来是当地某某书记的小孩。咱也不能让小孩输到起跑线上,同学知耻而后勇,送礼、拜访老师,结果孩子也被调到了第一排。好啦,现在全班第一、第二高度都占据了最有利地形,其他没有关系的孩子呢?孩子如果都明白关系可以改变规则,强权战胜一切,将来的社会会怎么样?

我们现在的社会对所谓的强者越来越理解、宽容了,很多人还很崇拜,因为他们是社会上的强者,而不是需要社会同情的“可怜虫”。因此名人作为社会上的强者,他们违反道德可以不受批判。官员作为强者,只要不触犯法律,他们的所作所为很少有人追究。这些公众人士,这些本该成为社会表率的社会精英,他们的腐烂生活正毒害着广大青少年。

现在的中国确实比过去进步了,富裕了,有朋友说得好,只要你努力干活,不愁没有饭吃。但这是人追求的最低层面即满足生存的基本要求。问题是:我们的社会是否给所有人都提供了一个公平上进的阶梯,让他们凭借能力有个成功的正常渠道。

曾有个外国朋友问我,“关系”用英文怎么说,我考虑了很久,最后用英文中的“背景”搪塞了过去。我不好意思告诉他,中国人的“关系”学问很大,现在更有了大发展。考察干部,有了关系,仕途顺利一半;考学就业,有了关系,一路绿灯;违法而不犯罪,有个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这个所谓的“关系”仅仅是背景那么简单吗?里面是否更多是权钱交易的成分?我不好说,由观者自己判断吧。古代有个苏轼,据说一肚子的不合时宜。那么要符合现在的时宜,穷人的孩子,老百姓的孩子眼看成功无路,又被社会宣传得也想当明星、名人、企业家,他们会怎么样呢?社会不公,是大忌。

犯罪的孩子父母有责任吗,有,非常大。他们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国有企业被企业家搞破产了,下岗失业在家,被孩子瞧不起的那一些人?是不是卖掉土地进城打工,累死累活图个谋生,却无力把孩子送去读书,学校要么不收要么要缴纳高额学费才收的那批人?或本身霸道,天天告诉孩子“人打一拳,就回他两拳”的那批人?甚或是本身风光无限,每天给孩子一大把钱,让孩子搞小团体,让同学顶礼膜拜的那批人?

我宁愿理解社会还处在转型阶段,一切都会好起来。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干什么都别害了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