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贯线的画法
(2018-06-27 11:41:22)课 题 相贯线的画法(二) 课 型新授
授课日期 2017/6/13 授课时数 1 教案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相贯线的概念;
掌握圆柱与圆柱正交相贯线的简化画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能够正确画出两正交圆柱体的相贯线;
能够熟练运用相贯线知识画一般形体的三视图。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相贯线简化画法的步骤
教学难点 不同直径圆柱内外相贯时相贯线的演变
教法 小组讨论、任务驱动、讲练结合
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
新课讲授
总结
作业布置
教后感 引入新课:
模型导入,提出任务:
一、相贯线的定义
强调:两形体相交 表面交线
区分:同一形体面与面之间的交线
二、相贯线的特性
1、相贯线是互相贯穿的两个形体表面的共有线,也是两个相交形体的表面分界线;
2、相贯线一般是闭合的曲线
三、圆柱相贯线的画法
引导学生分析形体:A、分析形体
B、分析相贯线
引导学生观察相贯线的投影:
简化画法的前提:
两圆柱轴线正交;
直径不等;
简化画法步骤:
以大圆柱的半径为半径,
在小圆柱的轴线上找圆心,
向着大圆柱轴线方向弯曲画圆弧。
强调:相贯线最后求作。
相贯线形状的投影特性:
在有圆的视图上,相贯线重合在圆周上,
非圆视图上其投影成曲线。
学生分组练习:
强调简化画法要领:
以大圆柱的半径为半径,
在小圆柱的轴线上找圆心,
向着大圆柱轴线方向弯曲画圆弧。
提出特例:(相贯两圆柱直径相等时)
强调:不可用简化画法
思考:
强调:内圆柱面与外圆柱面相交两次,故有两根相贯线。
练习:习题集P36 2、3
小结:再次强调圆柱正交相贯线的画法
综合练习:
补画主视图
直面高考:2014年高考题
简化画法要领:
以大圆柱的半径为半径,
在小圆柱的轴线上找圆心,
向着大圆柱轴线方向弯曲画圆弧。
当相贯两圆柱直径相等时,相贯线为直线。
习题集P37 2 ;P38 1、3
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知识点分解,引出相贯线定义及特点
分析并演示相贯线画法
强调简化画法步骤及前提
分组训练不同直径关系的圆柱正交相贯线画法
针对学生训练,引出直径相等的相贯线特殊画法
抛出新问题,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类似新问题
通过练习,强化所学知识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不同直径、内外相贯的相贯线画图,并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加以强化
引入高考真题,指出本节内容的重要性;通过对高考题的分解,化解本题的解题难度,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再次强调画法要领,突出教学重点
强化练习,发现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掌握程度,思考是否要加强训练
运用所学知识,思考物体三视图如何画
结合图形,理解相贯线,发现相贯线特征
在组长指导下完成相贯线
记住简化画法步骤,思考相贯线形状的投影特性.
通过分组训练,发现直径变化对相贯线绘制的影响,再次巩固简化画法要领
通过绘图发现并掌握直径相等时相贯线的特殊画法
应用已学知识,解决类似新问题,并发现规律
通过练习,强化所学知识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不同直径、内外相贯的相贯线画图,并发现自身在本知识点上的薄弱点,在今后的练习中加以强化
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了解考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信心
再次记忆画法要领,形成思维习惯
强化练习,发现自己对本课题所涉内容的掌握程度思考是否要加强训练
机械制图学生工作页
课 题 相贯线的画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相贯线的概念;
掌握圆柱与圆柱正交相贯线的简化画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能够正确画出两正交圆柱体的相贯线;
能够熟练运用相贯线知识画一般形体的三视图。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相贯线简化画法的步骤
教学难点 不同直径圆柱内外相贯时相贯线的演变
[知识梳理]、理论指导实践
一、相贯线的定义
强调:两形体相交 表面交线
区分:同一形体面与面之间的交线
二、相贯线的特性
1、相贯线是互相贯穿的两个形体表面的共有线,也是两个相交形体的表面分界线;
2、相贯线一般是闭合的曲线
三、圆柱相贯线的画法
1、简化画法的前提:
两圆柱轴线正交;
直径不等;
2、简化画法步骤:
以大圆柱的半径为半径,
在小圆柱的轴线上找圆心,
向着大圆柱轴线方向弯曲画圆弧。
强调:相贯线最后求作。
3、相贯线形状的投影特性:
在有圆的视图上,相贯线重合在圆周上,
非圆视图上其投影成曲线。
[基础巩固]、夯实课内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图1
图2
图3
[思维拓展]、这是一座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
图4
图5
图6
[开放探究]、跃过去,你就是尖子生
补画主视图:
[直面高考]、我是高考胜利者
补画左视图:(2016年高考题)
[学后感]、有总结,才有提高
前一篇:ATUOCAD经验
后一篇:科技查新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