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12-09-24 22:28:47)
标签:

论文

杂谈

幼儿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关键词】合作 交往 幼儿 教师  家园

“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赋予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因为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只有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著名的欧洲心理分析家阿德勒说过: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因而,合作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幼儿时期正是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因而缺少了与兄弟姐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就体验不到与他人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现在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对合作的含义了解有限,对幼儿的指导也显得不到位。因而现在大多数幼儿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都不强。例如有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很多幼儿会用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很多幼儿会求助于老师,不会向同伴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有意识去帮助的幼儿也非常的少。从上面的很多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会一起游戏、学习,如一起玩桌面游戏、搭积木、画画、看书、玩区域游戏、等等。于是我就有意识利用这样的机会,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使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碰到幼儿鞋子掉掉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时,我就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去“帮忙”;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我就让幼儿相互间结伴讲述、续编故事、情境表演、分组朗诵比赛等;科学活动时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承担角色,交换材料,相互检查,相互协作;体育活动时开展各种相互合作的活动,接力比赛、拔河比赛;艺术活动中的歌舞表演、节奏乐等,都是培养幼儿相互交流,合作的好时机。特别是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在日常活动中,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  

二、通过活动,教会幼儿如何合作

36岁的幼儿不知如何去合作,遇到需要合作的情景时不会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如何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在玩点心店的游戏前,我先让幼儿一起商量,分配角色,谁当营业员,谁负责做点心等,然后分工合作;当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矛盾时,引导他们如何去解决;当在玩玩具或在游戏的时候游戏材料不够用时,让他们学会相互谦让、轮流或者一起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自己用语言、行动去帮助他人;当自己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能够主动向其他小朋友寻求帮助等等。同时作为教师,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教他们怎样倾听别人的说话,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向他人说谢谢和报歉,如何向他人提出请求,也要学会统一当前不同的意见等。只要没有危险,我们就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处理矛盾与冲突,让幼儿学会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小矛盾,在适当的争吵中,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并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教师应减少限制性的要求,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尽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相互间友好相处。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学会相互间更好的合作。 

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幼儿通过游戏中的合作往往会产生很多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的成功,事情的顺利完成,彼此之间友谊的增进。这对巩固、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身往往不会明显的感受到,因此,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出现相互配合的意识,如相互间友好配合地玩耍或者协商问题,亦或者给予他人帮助时,就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让幼儿知道大家这样的开心是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而得到的。通过这样让幼儿的合作行为更加稳定、更加自觉化。 

四、在一日活动中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注意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幼儿与同伴合作学习或游戏时,能表现出较好的合作行为,就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口头的赞美“你们俩配合真棒”。老师赞许的目光、语言的肯定、微笑的神情,以及对孩子亲切地点头,摸摸孩子的头、对孩子翘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能够更好的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愿意自觉地、更多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于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合作意识缺乏的幼儿,给予适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如:“你们可以商量一下啊!”;“你们都想当妈妈,没有爸爸,不能玩了,怎么办?”;“一个娃娃,两个人都想要,该怎么办?”;“你也想玩这个玩具啊,那你和她说说,咱俩一起玩,看看她会不会答应!”;“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 如果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仔细观察幼儿,对幼儿进行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得到逐步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

五、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首先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指导幼儿家长培养幼儿合作交往技能。

1、克服幼儿攻击性的习惯。在幼儿园进行游戏的时候,经常有幼儿间相互间发生矛盾,有打架和争吵的现象出现。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就向幼儿灌输“别人欺负你,你一定要欺负回来”等意识,这样的教育只会在幼儿发生矛盾时,使幼儿间用打架来解决。因此,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遇到矛盾时,要与同伴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避免幼儿间打架行为的产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具备理智地对待突变环境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成长为一个宽容、有修养的人。

2、克服幼儿“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如:有意识地让孩子拿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在玩游戏时提醒孩子邀请与他人一起游戏;家长也要避免说“这都是你的”之类的话等,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共同分享的快乐。  

3、用规则游戏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在与大人的交往中,孩子经常表现出任性,不能遵守游戏规则。因而在与成人与孩子游戏时也要注意按规则进行,让孩子从小养成规则意识从而减少在与同伴合作交往中发生的冲突。  

4、家长鼓励幼儿多与他人交往。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带幼儿去户外活动,到户外时多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多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5、刺激正确行为,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幼儿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交往行为和合作时,家长可运用鼓励的形式,如抚摸、拥抱、奖励等。父母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同伴出现的良好行为,及教会幼儿如何进行自我表扬,以刺激正确行为,强化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行为。       

总之,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孩子只有具备较强的合作、交往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各种合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不是光凭说和教就能达到目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将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

2、《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9999月浙江《幼儿教育》。

3、《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北京出版杜。

5、《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6、《学会沟通》、《幼教博览》。

7、《家长应重视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幼教博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