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本功比赛·教学设计1·2

(2014-04-29 15:09:48)
分类: 教研活动

41《举手的秘密》教学设计

比赛选手:1

教学目标

1、          认识文中的生字:违、馅、偏、嗡、烫等,理解词语:争先恐后、蒙混、泪流满面、从容、心照不宣等词语。

2、          抓住文中重点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感悟老师对学生幼小心灵的关爱与尊重。

4、          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理解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并学会把这些描写方法应用到习作中去。

重点;感悟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

难点;把人物描写方法应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秘密”,指名读,并说说什么是秘密,你心中有秘密吗?有一个孩子心中也有一个秘密,你想知道吗?出示课题:举手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课件出示生字生词:违心、露馅、偏偏、嗡、发烫争先恐后、蒙混、泪流满面、从容、心照不宣。指名读,分组读,带领读。

4、引导学生书写违、馅,并注意书写姿势和方法。

三、理解课文:

1、说说作者前后的变化?指名回答,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3、如果是你,你现在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体会文中的的人物描写方法找出相关语句并出示。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描写方法。

4、出示文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

1)我脑袋嗡地一下……快流下来了。

2)高老师耐心地问……到底会还是不会了。

5、人物描写方法练习,出示情景:

在你早晨起晚之后并受到老师的批评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运用人物描写表达出来。

6、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描写,并作出评价。

四、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下找有关的文章读一读。

《举手的秘密》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一类字。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文中师生之间的宝贵情谊。

过程与方法目标:

小组合作探究:

两次举手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老师与孩子之间的爱。

            2培养学生理解别人,宽容别人,有一颗爱人的心的品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体会老师与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听到你们听到老师的提问,而且经过思考能够回答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举手)对,可是有一个孩子,他的做法和我们却不一样,他举手有一个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有什么秘密,好不好?

           (板书:举手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段落,勾画新词。

2分角色朗读,把握字音。

3读小黑板的新词:

  偏偏      泪流满面  心照不宣  争先恐后

4指导书写: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心照不宣

 争先恐后

6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我第一次举手的秘密是什么?

老师和同学发现后我的表现怎样?(找出是哪方面的描写。)

(我脑袋嗡地一下蒙了。我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我隐约听到旁边同学在窃笑,眼泪很快流下来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②从以上的描写,你体会到他什么样的心情?(羞愧,窘迫)

③教师指导: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人物描写,能更好的突出人物特点。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能恰当运用。

3我第二次举手的秘密是什么?

4找出老师的语言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对孩子的理解,包容,爱。)

5小组合作探究:两次举手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不会回答,虚荣心在作怪。

第二次:会回答,举右手。不会回答,举左手。

6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我举右手的次数越来越多,给我带来了快乐,我保存着一份感激。)

四小结:

   老师的行为和话语可能对我们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应该有一颗包容别人,理解别人,爱人的心。如果这样,那我们的生活会多么美好啊!

五作业:

   1 抄写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虚荣心              ——露馅

 41 举手的秘密       能回答—举右手                            

 

                     不能回答—举左手     ——从容,进步     

 

     

 

《举手的秘密》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表情动作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举哪个手?(右手)。可是有一位同学举手却和大家不一样,他却举左手,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举手的秘密》。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 

3文章围绕举手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不会回答问题举手遭到同学的嘲笑,高老师让我回答问题举右手,不会回答问题举左手。后来我举右手的次数越来越多。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生字,自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教师示范:  烫 的笔顺和间架结构。学生练习。

四读中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中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表情动作的句子。指名回答

5这些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惭愧,后悔)

6你怎样去读这些句子?自读

7指名读,评议。

8老师对于我的表现又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9齐读。

10对于老师的说法,我又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名回答。

11我对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词语。指名回答。

五延伸练习(小练笔)

  多年后,我遇到了高老师,会对他说些什么?围绕这一内容写一段话。

板书

举手的秘密

           不会     举左手        老师

                  举右手       ( 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