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之行

(2023-06-07 16:58:14)
即将再次踏上贵州的土地,临行前做点文化历史的铺垫... ...
  

贵州地理环境

       贵州省地处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历史代表文化为黔贵文化,此外还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最东部为黔东南州天柱县地湖乡,最西部为毕节市威宁县玉龙乡,最南部为黔西南州兴义市洛万乡,最北部为遵义市道真县阳溪镇。

一座城,有着自己的故事;一座城,承载着些许记忆,历史街区、遗址、老字号、名人故居......它们纵向记忆着城市的历史脉络与传承,横向展示着城市宽广深厚的阅历,并在纵横交错问道出城市独有的特性。

行走在人潮拥挤的贵阳街头,穿梭于弄堂小巷,只为寻找那历史的痕迹。作为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每一天,贵阳都有崭新的变化。这个过程里,许多见证贵阳从无到有的老建筑,一点点被现代化抹去了痕迹。屹立于老东门月城上的文昌阁,是少有保存至今的“老记忆”。 俗话说:没走遍“九门”、“四阁”,讲不出“十八个狮子对面笑”、“过桥不见桥”、“过庙不见庙”,就不够称为“老贵阳人”。 作为仅有保存完好的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距今四百多年。它位于贵阳老东门遗址内,不用进到阁里,就能被高大威严的武胜门城墙吸引视线。粗糙的古城墙砖,错落有致地堆砌成墙;缝隙处经过多年雨水冲刷,长出了碧绿的青苔,让铜墙铁壁般的城墙多了份古旧沧桑;城墙另一头,还有日晷和老东门遗址的牌子,诉说着这一门一阁的前世今生。 穿过正门,这座承载几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正式出现在眼前。主体建筑文昌阁楼,造型别致,结构奇特,高踞东门月城上,飞檐翘角,雄奇华丽。文昌阁之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因其建筑独特,其结构为三层三檐九角不等角攒尖顶阁,在国内可属唯一。 百年岁月倏忽过境,文昌阁始终保持着缄默,静观筑城发展,是繁华闹市中一片难得的静土!

文昌阁,在贵阳市南明区文昌街29号。文昌阁里有文昌茶苑,很适合白天喝茶。一定要尝尝文昌阁周边的美食,那些撩拨贵阳人的味蕾的小家伙,可都大名鼎鼎,如万家烫菜,杨婆婆烤肉、杨老五烤肉、小胖烤肉,冰粉、冰浆、绿豆汤等。文昌阁对面又多了一个美食城,铜锅洋芋饭、牛肉粉、奶茶、多多烤肉拌饭、干锅火锅、花甲粉……

 

  文昌阁坐落于贵阳市区老东门遗址,是一座三层宝塔形建筑,它始建于1609年,原为供奉道教神明文昌帝君之所。因国内阁楼建筑的角均为偶数等角,所以拥有九个角的文昌阁便成了独特的,同时也是与甲秀楼齐名的古建筑。文昌阁坐落于宽厚高大的东门月城上,建筑古朴而雄伟,阁楼两边设有配殿,前为联结配殿的斋房,平面布局成四合院形。阁内二、三层有楞木各9根,屋顶有9个角,以及柱54根、梁81根,均为9的倍数,古时的“9”通常代表高权力和高等级,设计者之匠心可见一斑。虽然如今文昌阁已不是道教之所,而是成为了当地人的茶楼,但这座经典而特别的古建筑依然值得喜好历史与建筑的游客前往一观。

 文昌阁,位于贵阳城区东隅,据万历《贵州通志》,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占地1200平方米,以设计巧妙、结构独特而著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是中国一种传统祭祀建筑,许多地方都有修建,但各地文昌阁内所祀神只数目不一。一般来说,文昌阁都是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但贵阳文昌阁却是九角形楼阁,建筑风格奇特:文昌阁底层呈正方形,第二层和第三层是不等度数9个角;文昌阁共有81根梁、54根柱,都是9的倍数;二、三层的椤木,各为9根。""在易经里意味着至高无上,代表崇高的地位。文昌阁坐落在贵阳城老东门的月城上,地势较高,登阁远眺,山川城郭尽收眼底,视野辽阔,是欣赏贵阳风景的好去处。


贵州之行

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取“科甲挺秀”之意,设有浮玉桥衔接两岸。

明天启元年(1621年),甲秀楼失火焚毁,云贵总督朱燮元重修并改名“来凤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贵州巡抚田雯重建并复名甲秀楼。

 

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修甲秀楼。1981年,文物部门按明代甲秀楼原式样重修,楼基部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复修涵碧亭。

贵州之行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式建筑,飞甍翘角,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浮玉桥为九孔,长90余米,称“九眼照沙洲”,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字,桥南有古建筑群“翠微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