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应用中国独特的造园手法,如借景、框景、障景、隔景等,在城市住宅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选择特定视点,利用门框、窗框、树干框、洞口框等围合景色,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立体画面,这种手法称之为框景。
一、拙政园
1.
廊墙上的漏窗
比如这一幅是廊墙上的漏窗。长长的廊墙上连着一个又一个都被造出画框样子的漏窗,每一个漏窗图案均不相同,透过漏窗看到的外面的景色也各不相同,犹如在廊墙镶嵌着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画。

2.亭子的栏杆与亭外的景色
这个亭子的栏杆似另一种木质相框,相框上部的镂空填补了天上的空白,与茂密的树、连绵的桥、翘起的屋檐、兴致勃勃的游人,以及这一切投在水中的倒影,形成一幅冬日里暖融融的画面。

3.圆洞门以及门外小景。

4.春夏秋冬,一亭四季。
当时的主人辞官回乡,请了文征明为他设计庭园。文征明真不愧为一代文匠,设计的这个亭子堪称一绝。其实亭子还是普通的亭子,四方形的。奥妙在于亭子四周的设计。亭子东面种植了春季开花的植物。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如有朋友到访,就请他们面东而坐,赏着春景喝着碧螺春茶,快哉快哉!
(1)春

(2)夏。亭子的南面种上荷花。每年夏季到来,满塘荷花盛开。一眼望去,暑气全消。可是不知为什么一颗大树挡在眼前。可能现在再也没有主人家的客人造访,小树慢慢长成参天大树,阻挡了赏荷人的视线也没人管了吧?

(3)秋。秋天有客人来,请他们面西而坐。那里有秋景等着客人来赏。

(4)冬。冬天就请客人门面北而坐吧。此时春花、夏荷、秋果均已落幕,而洁白的冬雪无声无息地飘落在瓦上,漏窗外面也挂满了“糖霜”。那时,他们一定还会在亭子里生上火炉吧?或者还就着热酒吟着白雪诗呢!

于是,我认识了框景这一艺术手法,被它折服,也想试着发现更多框景的妙处。
这是一个亭子的窗玻璃。那时,这种蓝玻璃国内造不出来,是漂洋过海从国外买来的。

从其中一块窗玻璃往外看,每一看都有意外惊喜。



游人很多,为了避开游人,不得已要改变一下拍摄角度,因此窗框有些畸变。我的设备不好,事先没有为这样的拍摄方法做好准备。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这几幅画不尽如人意。下次吧,或许我还会再去。
前面我说了,这种框景的手法也为我的欣赏增加了一只慧眼。在后来的一些拍摄中,我总会多观察一下,透过那些门洞啊窗框啊什么的,能不能发现不一样的精彩。还真有一些收获。
二、山塘街
这是山塘街那里的老阊门。门正中有三孔门洞,中间走机动车,两边走行人。在这幅照片的再左边一点,还有一个门洞,那里是河道。

(1)河道

(2)从门洞往外看,是一幅半圆的画。

(3)改变一下角度,还可以看看娟娟河水以及似隐似现的倒影。

(4)正中最大的门洞外,是另一种繁华。

三、虎丘
虎丘山上有一个望苏台。出了这个圆洞门可以一览整个苏州的全景。但是,从门洞往外看,也是一幅画是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