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备课
(2013-09-13 07:58:2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四年级上册数学、科学等 |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单元教学重点
大数的认识和多位数的读、写。
三、单元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
四、单元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本单元教学内容丰富,将“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整合成一个单元,使知识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大数的认识”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如下:
1.优化教材结构,集中进行大数的认识。
3.突出数概念的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的原理,培养数感。
4.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五、单元教与学的建议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通过迁移类推掌握新知,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读数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通过情景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重视数学的培养。
《课程标准》提倡,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联系,要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突出数概念的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的原理,培养数感。
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组织学生全面地认识数,这是对整数认识的系统整理。
2.重视对难点知识内容的教学,学习领会含义、细致对比异同、加强实践研究。
3.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1数形结合的思想;例2、3分类的思想;例4比较的方法,有序的思考方法;例6分类思想和比较的方法;数的产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二、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
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5.学习读数。
(1)投影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让学生读一读,并写出读作多少。
(2)小组讨论:
A.含两级的数怎么读?
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3)反馈交流讨论信息,由学生总结,并订正例题呈现的数的读法。
四、巩固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
五、小结本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六、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数位顺序表
个级表示多少个"一"
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十
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法则,会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使学生掌握分级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辨出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在哪一位写0。
3.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判断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指出每个数含有几级,最高位是什么位?
5906
(2)写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出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二千五百六十八
五千零六
八千
2.进行新课。
(1)学习整万数的写法。
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教师按顺序把题抄在数位顺序表左边)
七万
教师请学生思考:上面三个数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教师接着请全体学生试做:请你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对着数位顺序写出上面三个数。(教师行间巡视,并请一名学生板书。)
①观察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使学生明确,三个数共同的特点是:A、这三个数都含有万级和个级两个数级;B、个级上的四个数位一个数字也没有,写4个0。
②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共同的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4个0。
教师强调:个级上一个数字也没有,这样的数叫做整万的数。写整万的数,个级上各个数位上一定要写0占位。
练习:写出下面各数。六万
四千三百万
五百零六万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十二万零六百
二千零五万七千
五千六百零七万零八十
分组讨论后教师组织集体讨论:谁代表你们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写的?可举例说。
试一试:写出下面各数,并想一想写数时哪儿难写?
五百零六万
五万零三百
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找一名学生板书)
订正上面的题。提醒学生注意:写数时哪一位上要写0。
(3)小结。
①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4课堂练习
做第7页做一做,第9页第6题。
课题: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
2、知道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判断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改写(一)问题情境
1.小黑板出示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谁能写出这个数?
(1)学生通常会写作每秒300000千米。
(2)教师写作“30万千米”。
(3)让学生读一读,两个量是否一样。看一看,两个量写法哪个方便。
2.导人揭题。
为了读写的方便,我们常可以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出示课题:用万作单位写多位数。
(二)尝试活动
1.出示例6(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30000
(1)学生尝试解答。
(2)反馈:230000=23万
(3)师生小结: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上万。
(三)归纳小结
1.回顾例6,小结改写方法。
2.提出改写注意点。
(1)去掉万级后面几而不是去掉末尾所有的0。
(2)不要忘记添写级名
(四)反馈调节
1.练习“做一做”第1、2、3题。
(五)课堂总结
1.用万作单位写数有什么好处?
2.怎样改写?
二、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1、在下面○里填上>或<
18460○1980
75443○76320
填好后说说比较方法:
(1)位数多的比位数少的大。(2)位数相同,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
2、练习做一做
4、作业练习二1-3题。
课题:用“四舍五人”法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四舍五人”的含义。
2.能运用“四舍五人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用近似数表示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用“四舍五人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学情分析:学生已会用找接近数的方法求近似数,实际上类似于四舍五入法,难点就是具体到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
三、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与实际数值完全符合的数。如教室中有25张桌子,我们班24个男生,26个女生,像这些25、24、26都叫准确数。但在实际生活叶,有时我们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准确数。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6,把下面各数四舍五人到万位。
(1)出示182300,指名读数。
(2)提问:这个数要四舍五人到万位,就是要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尾数的最高位是什么?
(3)操作:保留到万位,就是要省略尾数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看尾数的最高位千位,现在千位是2,比4小,所以把2300舍去,近似数就是18万。182300≈18万,强调“≈”的读写法。
(4)练习。784700≈()万
2.尝试改写2497300。
(1)引导观察万后面尾数的最高位是几?你认为该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2)反馈评讲2497300≈250万。
3.练习:297210≈()万
4.想想怎样求省略万后面尾数的近似数?归纳方法
(1)看被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
(2)比较,选用四舍法还是五人法。
5.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
(一)①用四舍五人法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78000
(3)比较改写方法、改写的结果、连接的符号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是去掉数未内4个或8个0,再加上万或亿字,改写后的数与原数相等,要用“=”连接;用四舍五人法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是先根据要求,看千位或千万位上的数,正确选用四舍法或五人法进行改写,再在后面添上万或亿字,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近似数时,要用“≈”连接。
(二)综合练习
1、辨析练习。(正确的打“V”,错的打“×”,并改正。)
496090米=50万米
5700000=570
2.练习:练习二第3、6题。
(三)提高练习
1.96000≈()万
14□723≈15万
2、□中最大能填(),最小能填()。
42□439≈42万
(四)课堂总结
课题:亿以上数的读写、改写和省略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关键
五、教学过程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例1)
(二)亿以上数的写法--例2
(三)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例3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学生发言。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课件演示】(算筹图片)动画:算筹的知识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课件演示】(算盘图片)动画:算盘的结构及介绍
视频:介绍人们发明的各种计算工具,重点介绍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计算机【课件演示】(计算机图片)动画:计算机的演变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工具了。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介绍功能键: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简单的计算器。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师:都有谁会使用计算器?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
按=键,显示结果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五)课堂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