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和同学闹着玩怎么办
(2013-12-19 16:52:22)
标签:
教育 |
老师经常批评他,可没有明显的效果,于是想出一个主意,对他说:“以后你的作业我先不判。你这天表现得好,没有同学告状,我就给你判作业;表现得不好,有同学告状,我就不给你判作业。"这招有点作用,但问题还没全解决。于是老师就经常请家长。欢欢的妈妈非常头疼,找我来咨询,问我怎么办。
老师和欢欢的妈妈好像有一种共同的想法,就是想把欢欢“管”成一个老实的孩子,从此乖乖的,少说少动,顺手顺脚。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孩子天生好动,即使尽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使他规矩一会儿。用过于严厉的办法(例如打骂、罚站、赶出教室)来硬管这种孩子,可能会给他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如此说来,对这种孩子,就只能放任自流了?当然不是。我觉得一是老师、家长大可不必见错就管。见错就管,实际上是成年人的一种思维定势,不一定是真正负责任的表现。有时候孩子之间闹点小矛盾,老师和家长一本正经地在那里“分清是非”,还没讨论完,打架的孩子已经和好如初,跑一块儿玩去了。何必呢?孩子之间的事,常常无所谓是非,不可较真儿。
二是要跟孩子讲明白,闹着玩儿需要双方自愿。你先看看人家,或者问问人家愿不愿意和你闹,愿意和你闹,你再和人家闹,否则就是不尊重别人,自己也闹不痛快。一厢情愿地闹着玩若养成习惯,会变成欺负人的。家长要预防这种倾向,但是不要轻易说孩子欺负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轻易指责孩于欺负同学,是许多成人爱犯的毛病,这是把成年人的是非标准简单迁移到孩子中去,不但不准确,而且是一种负强化,是有害的。
三要教孩子学会区别对待。和孩子一起把他的小伙伴一个一个进行研究,看看哪个孩子可以和他闹着玩,哪个孩子不能。有的孩子比较大度,闹着玩不爱急,你就可以和他闹一闹。有的孩子比较小心眼,有的比较娇气,动不动就要哭鼻子,抹眼泪,就不要总去逗他们。不要小看这种分析,这实际上是在教孩子认识社会,它比简单笼统地批评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四要教孩子学会掌握分寸。任何一个人,如果对方开玩笑过分,都可能急。孩子闹着玩儿,往往不会掌握分寸,不会察颜观色,明明对方已经恼羞成怒了,或者疼得快忍不住了,他还没有感觉。结果终于把事情弄糟了,本来是闹着玩儿变成了打架。
不让孩子闹着玩是没道理的。开玩笑乃人生一大乐趣,我们成年人有几个不开玩笑的?孩子开玩笑自有孩子的特点。这里所要提醒的是,有些孩子和同学发生冲突,并不全是开玩笑、闹着玩。确实有欺负人的,也有有意报复的。甚至还有的孩子专门欺软怕硬,有的孩子总是和某一个、某几个同学过不去,有的孩子专招女同学,有的孩子几乎对所有的人都仇恨,那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别的措施了。”
初中生孩子家长平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京硕教育心理咨询王老师指出,孩子进入初中,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或即将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走向社会并逐步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可以说, 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速度是协调一致的的,因而个体的身心能够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青春期却是人生历程中极为特殊的一个时期,期间生理发育十分迅速,2-3年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即可达到成熟水平,而心理发展却相对迟缓,心理水平尚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 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容易引发各种心理上的矛盾。因此,孩子青春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家长我们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从教育方法、态度、期望值等各方面及时的调整。
1、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给孩子一定的“心理空间”。青春期的孩子不会再象小时候那样对父母言听计从。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有事同他们商量,逐渐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权利,当然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有一点要牢记:家长在某些事情上有“绝对权利”,平等只是相对的,要让孩子知晓不可违反的原则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2、学会理解和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 尽可能理解您的孩子。躬下身来主动倾听孩子代表着父母的关爱和尊重, 孩子也当然愿意聆听父母的看法。倾听中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孩子在倾诉中而逐渐明晰自己的问题,最后找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孩子逐步学会自主、负责和独立。有时孩子的问题也不一定能解决,但因为有人接纳、理解他,就能使他消除不安和焦虑。当然,有时初中孩子的观点、判断很可能荒唐甚至违背主流文化。身为家长可以反对,但要告诉孩子您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3、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尽量避免与孩子冲突。初中阶段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时由于方法、言辞不当或偏听偏信,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所以,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的方法,让孩子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如果发生语言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可以立即采取适当方式主动停止争辩,待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效果会好得多。
4、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 引导孩子恰当地与异性交往。性的逐渐发育成熟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明显标志.如果事前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孩子对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会感到紧张、困惑。在恰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孩子懂得一些性知识是必须的。这一时期,孩子的性别意识开始增强,希望了解异性并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对此家长不必过于敏感、担心,更不能草率地贴上“早恋”的标签. 我们要承认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合法性,创设正常交往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尽可能保证孩子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这样,孩子就能够非常坦然地面对异性的交往,反而不会出现家长惧怕的结果。
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生活起居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以及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其提供所需要的成长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使其获得更多的力量与信心.初中生的家长是最难当的,让我们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