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ECS训练步骤

(2012-11-07 17:34:56)
标签:

杂谈

分类: 疗育方法

来源:yahoo部落格Lynns故事屋

————————————————————————————

第一步:准备材料

1。制作图片:把孩子最喜欢的东西(食物、玩具、游戏等)拍成照片,打印(图片不用很大),塑封。另外也准备中些中性的东西(孩子既不会喜欢也不会讨厌)的图片,备用(例如:毛巾、瓶子、牙刷,随便什么方便拿取的东西都可以)。

2。制作图片交流的本子:

买一本中等大小的文件夹(里面有活动的夹子可以加页的)。封面和里面的纸上都粘上条装的雌雄贴,图片的背后也贴一小块,使图片可以粘在本子里。本子的样子可以参照上面链接。本子里整页的纸最好也塑封一下,否则在拉扯之间很容易就把纸撕坏了。

3。准备好图片所列的东西(所以图片最好是自己拍,这样很容易找到相应的东西)。

第二步:训练递图片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拿图片去换自己想要的东西。作这一步训练的时候,不要求孩子认知图片的内容。

1。最好有两个人参与培训孩子。一个人作为交流对象,另一个帮助孩子完成交流。

2。把本子放在孩子面前,本子的第一页放一张(仅放一张)图片(图片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交流对像坐在孩子的对面,辅助的人站在孩子背后。辅助人用 手拿住孩子的手,从本子上摘图片,递到交流对象的手里(交流对象把手掌伸开,准备接收图片)。交流对象拿到图片(以苹果为例)之后,对孩子讲“苹果,你想 要苹果!”同时把一小片苹果递给孩子。图片贴回本子,等待孩子第二次图片交流。

注意:1,在整个过程中,不要有语言的指导(例如,“拿图片!”“递给XXX”),而全部用行为的辅助。2,交流对像在回答的时候,总是全复述图片的内容,强调孩子交流的目的,也为以后的训练作准备。

当孩子不需要人辅助就能直接从本子里取图片的时候,就渐渐扩大孩子和交流对象、孩子和本子之间的距离。从相距一米、两米、三米到同一房间的最远距离。这一目的是让孩子学习他将来在作图片交流时,不可能本子就在手边,交流对象就在身边,而是需要他自己去寻找的。

如果在同一房子孩子可以无辅助地完成所有的交流,交流对象就渐渐移出房间,一开始站在房门口,渐渐从房门口只能看到交流对像的一只手或一条腿,渐渐从房间完全看不到交流对象,最终交流对象和孩子在两个房间。如果孩子可以实现这一步,就可以进步下一步认图片的训练了。

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1。本子封面上只放一张图片;在整个过程中(不是指一天内,指全过程),至少用五张以上的图片。每次图片换了,相应的物 品也要换。虽然我们不要求孩子认图片的内容,但我们还是要保持图片和物质的一致性,有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自然地认图片了。2,最好有不同的家人 参与,作为交流对象,让孩子知道他的图片可以交给不同的人,都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3,训练的场地不要局限于同一个房间,最终要实在在家里的任何角落,孩 子都会用图片去交流。

4,还有一点很重要,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要用太多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去引导孩子(比如说用手指本子,用期望的眼神去看孩子,很早就伸出手去等孩子递图 片,等等)。因为在将来的使用中,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自己去取图片,去找一个交流对象,去引起交流对象的注意力(例如:拉对方的衣服、手、或者简 单的语言)。所以,整个训练尽量在一个自然的过程中完成:以孩子为主导,让他去拿图片,让他来找交流对象。只有在孩子不拿图片却来找你要东西的时候,才用 肢体行为辅助孩子完成拿图片和交换的全过程。

第三步:区分图片

1。区分喜欢和中性物的图片:

取两张图片,一张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一张是中性物品,贴在本子的封面上。这个时候,孩子应该已经知道拿图片来交换了。

孩子拿起一张图片,递给沟通对象,训练的人把与图片相应的东西递给孩子(玩具就让孩子玩5-10秒;吃的东西就给一点点,等孩子吃完;游戏最好是在房间内容易实施的,并且可以在5-10秒内完成的)。然后把图片放在本子上,重复上述训练。

如果孩子挑的是他喜欢的东西,就会很享受;但如果孩子挑的图片,是中性的东西,他可能会把东西扔掉,或不玩,或发脾气。训练的人要注意孩子有没有相应的反应,如果有,就用手辅助孩子去拿另一张他喜欢的东西的图片,完成图片交换后,给他相应的东西。用这个自然的图片交换结果,训练孩子自动地去区别两张图片的区别。(尽量减少语言的提示,因为这个时候孩子需要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图片的区别上,而不是语言命名上的区别。)

如果孩子可以区别五种以上喜欢的东西和五种以上中性东西之间的区别,就可以进入到下一步的训练了。

注意:图片在本子上的位置要不断地掉换,上下/左右/斜角,使孩子目光描扫图片的位置覆盖本子的全部,为将来孩子区分更多的图片作准备。
 
2。区分两张喜欢的东西的图片

方法同上。区别是,当孩子拿了一张图片,并交给沟通过象之后,沟通对象把两样待选物品都放在一个盘子上,让孩子自己选择。把盘子递到孩子面前,并且 说“你拿吧”。如果孩子选的是与交换的图片一致的东西,说明孩子有区别图片;如果孩子选的是与交换的图片不同的东西,则阻止孩子拿到那样东西,并手把手地 辅助孩子挑另一张图片,完成交换,才给他相应的东西。

当孩子十分稳定地可以区别两张喜欢的东西的图片的时候,就把图片的数量增加到三张、四张、五张,方法同上。图片的位置要不断地交换,以确定孩子区分的是图片,而不是图片的位置。

当孩子十分稳定地可以区别五张喜欢的东西的图片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完全可以使用图片交流了。这个时候,可以把家里孩子常用的东西都拍成图片,放进本子里,训练孩子翻页,从中寻找他想要交换的东西。每一张新的图片,可能都要进行简短的训练,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做图片区别的训练的时候,仍然保持第二步的训练,每天做几次。这种维护训练的时候,就把本子固定在家里的某个位置,这样以后孩子就知道到哪里去找图片了。

后面还有更深的训练,但前期的这几项训练估计已经要花很长时间了,后面的先不介绍了。

PECS的第二阶段增加距离和维持技巧

图片兑换在第一阶段熟练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第二阶段了。照片中小女孩是特别情商来客串的!

PECS第二阶段训练目标:学生走到他自己的沟通簿前,拿起图卡,走到训练者前,引起训练者注意,并将图卡交训练者手中。

说明:在阶段二,我们要建立学生的行为是能够增加到沟通簿和到沟通者之间的距离。这是要让孩子理解,就算沟通者和沟通簿都不在视线范围内,孩子还是 要知道要主动去寻找。因此沟通者要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增加孩子和他以及和沟通簿的距离,这个增加距离的技巧是要沟通者能逐步增加沟通距离的情况下,但孩子 却无法察觉到。这样才能慢慢塑造出孩子的沟通技能。

情境布置:在沟通簿前放上学生最喜欢的物品,并将图卡黏在物品上。学生和训练者像阶段一一样的坐在桌子前,桌上放一些物品和这些物品的图卡。

训练步骤:

步骤一:复习第一阶段的兑换技巧:我们将学生第一阶段使用过的图卡放在沟通簿当中。在训练期间,我们将要训练目标的图卡放在封面,其余的图卡放在里 面。学生必须从沟通簿上拿起图卡走向训练者并将图卡放在训练者的手中。如果需要的话,肢体协助者可以以肢体协助引导学生拿起图卡,一但学生知道接下来的步 骤,就可以停止协助,肢体协助者可以慢慢褪去协助直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这个活动。

步骤二:增加学生和训练者之间的距离:训练者渐渐向后移一点点(一次30公分)增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诱发孩子沟通。此时图卡仍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随手就可以拿到。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26850.jpg

当孩子因为距离增加而产生迟疑,此时肢体协助训练者必须以肢体协助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向主沟通者,协助孩子把卡片交给训练者。而在接下来的训练,沟通伙伴则必须靠近学生一点,在孩子产生迟疑时,肢体协助者必须马上给予协助。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26687.jpg

当孩子完成兑换步骤,立刻给予增强。接下来,训练者渐渐向后移一点点增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后,孩子必须走过整个教室才能到达沟通者面前。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26399.jpg

步骤三:增加学生和沟通簿间的距离;当孩子能够独立的走向主沟通者后,就开始增加孩子和沟通簿间的距离,孩子要先走向沟通簿再走向沟通者。通常,我 们先让主沟通者在孩子旁边,慢慢地移动沟通簿的距离。直到孩子必须站起来走向沟通簿。最后,把沟通簿移到学生另一侧,让学生、主沟通者、沟通簿不要成一直 线。让学生必须要转个身或转个弯才能拿到图卡。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26346.jpg

这个阶段的训练中,主训练者和肢体协助者要充分地配合,如果,有时我们把沟通簿的距离移太开时,学生会有迟疑的情况。此时,肢体协助者要马上去帮忙,若无法马上给予协助,则将此次的练习视为错误,进行错误矫正。并再下一次的训练中,将沟通簿移近一点。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26917.jpg

肢体协助者可以以肢体协助引导学生拿起图卡,一但学生知道接下来的步骤,就可以停止协助,肢体协助者可以慢慢褪去协助直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这个活动。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26150.jpg

注意事项:

1. 这阶段主训练者和协助者皆不使用任何口语提示。

2. 准备好孩子能够进行兑换的各种图卡,一次只呈现一张图卡,但每一张图卡都要练习到。

3. 和第一阶段一样,每一次都要使用增强物。并要更换不同的沟通伙伴。

4. 消除所有引起学生沟通的提示,沟通者避免期待的眼神或避免用眼神接触诱发沟通,避免夸张的表情,常常改变身体的姿势,以渐少学生的固着行为。

此阶段可以开始变化训练的环境,以多样的训练环境、活动来进行类化训练,如学校的点心时间、游戏时间等。

PECS的阶段三----图卡辨认之阶段三-1辨认最喜爱物品的图卡和不喜爱物品的图卡

教学目标:学生能从沟通簿拿起他喜爱物品的图卡,走向沟通者,将图卡交给沟通者。

说明:本阶段着重在孩子能够辨识正确的图卡进行交换,孩子必须知道,要拿对图卡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因为孩子主动性沟通的能力已经建立,只需要一位沟通者兼教学者即可。

情境布置:学生和沟通者面对面着坐着。桌上放着几张图卡和这些图卡的物品。〈包括喜爱和不喜爱的物品及其图卡〉。同样先从结构的环境开始进行教学,在孩子能够稳定的辨识图卡而且进行兑换成功后,就可以在其它的情境进行类化了。

本阶段共分成三个小阶段来说明,毎个阶段都不可以跳跃教学,也是要逐步渐进的学习,一个小阶段稳定后,再进行下一个小阶段,不要急喔。

先介绍3-1阶段。

阶段三-1:辨认最喜爱物品的图卡和不喜欢物品的图卡

本小阶段有四个步骤:示范→协助→转换→协助

建立一个孩子想要要求物品的情境:

在沟通板上放两张图卡,一张是孩子喜爱物品的图卡,一张是孩子不喜欢物品或是和此情境不相关的图卡。

如图所示,老师准备了孩子喜欢的玩具车(左边)和不喜欢的饼干(右边)。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1771.jpg

开始诱发孩子沟通。

孩子一开始随便拿了不喜欢物品的卡片(饼干)给沟通者,没有注意看内容。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1267.jpg

沟通者给予孩子不喜欢的物品(饼干),孩子一看不对,会用手推开,或是有不愉快的表示。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1469.jpg

步骤一--示范:沟通者指或拿给孩子看正确的图卡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1154.jpg

步骤二--协助:教师利用「张开手」的提示,协助学生拿正确的图卡,孩子给予沟通者正确的图卡,这时沟通者只给孩子赞美,例如:你作对了,但不给予物品,因为孩子不是自发沟通不能获得增强。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1431.jpg

步骤三--转换:让孩子拍手或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来转换刚才教学的情境,以便接下来可以重新诱发沟通。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1208.jpg

步骤四--重复:重新诱发沟通后,孩子注意到要拿需求的图片(左边的车子)和沟通者进行兑换。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1519.jpg

把物品车子交孩子,并给予赞美。由于是孩子自发性的沟通,而且是喜爱的物品完成兑换,就完成了3-1阶段的教学。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1828.jpg

注意喔!第三阶段还没敎完呢!如果两个物品都是孩子喜欢的呢?拿哪一张图卡不是都可以吗?我怎么知道孩子拿对或拿错图卡了呢?那要怎么教学呢?下回分晓。

PECS的阶段三----图卡辨认之阶段三-2辨认两张喜爱物品的图卡

经过三-1阶段,已经建立了孩子要注意去看图片的能力,孩子这时候应该知道选取正确的图片对自己是否能得到增强物有很大的相关,当然,别忘了,还是 要让孩子在各种情境中练习至熟练,平常的时候,不要忘了随时在生活中应用。如果孩子拿正确的机率很高,是时候进入三-2阶段了。

三-2阶段是要教导孩子辨认两张他都喜爱物品的图卡。如果沟通簿上放的两张卡片的内容都是孩子喜欢的,那么根本不需要辨识,反正随便拿一张都可以获得喜爱的物品,这时候运用3-2的技巧进行教学,让孩子清楚要从两张图片中选出一张现在真正想要的才是。

所有的步骤和阶段三3-1开始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沟通簿上放着两张图卡(积木和汽车)都是孩子喜欢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孩子到底他拿的图卡是否正确,于是便要使用﹝验证符合﹞程序。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4483.jpg

沟通者先诱发沟通后,孩子拿汽车的图卡进行兑换,沟通者不能说出图卡的内容,只进行验证符合的程序,告诉孩子说「给你!」「拿去吧!」,让孩子自己去拿要的物品。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4849.jpg

孩子伸手去拿积木,表示孩子想要玩积木,但是却拿错误的图卡汽车,验证错误,沟通者立刻挡住孩子的手,不让孩子获得增强。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4304.jpg

示范:沟通者指向正确的物品,进行教学

协助:教师利用「张开手」的提示,协助学生拿正确的图卡,孩子给予沟通者正确的图卡,这时沟通者只给孩子赞美,例如:「对了!」,但不给予物品,因为这是教学而非沟通,因此不能获得增强。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4482.jpg

转换:让孩子拍手或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来转换刚才教学的情境,以便接下来可以重新诱发沟通。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4910.jpg

重复:再次诱发沟通后,孩子拿出积木的图卡进行兑换。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4954.jpg

再次证验,只说:「拿去吧」或「你自己拿」,让孩子自己拿要的物品,这是孩子拿的是积木,验证正确,表示孩子有进行图卡的辨识。

http://www.guduzheng.net/Upfilesgudu/BeyondPic/xunzhai/kfjy/2008-12/20081208103234544.jpg

注意:在3-2阶段辨识成功的图卡,不要忘记要放进沟通簿中,逐渐的累积,孩子辨识图片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沟通的效度会越来越好。

ps.感谢侯妈贤老师做的教学演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