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的偏离
(2012-10-21 23:10: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课堂星点 |
(打算养成个发表文章留存的习惯,好让自己有个数。本文发表于《新德育》2012第七期)
上课前,一学生把门前消防栓弄倒了,外面的玻璃箱碎了一地,把安全办的老师找来,处理好这件事后,上课已经几分钟了。
先强调了爱护公物,承担责任的意识,然后才开始上数学。也许由于这件事的影响,也许第三节课有些累,感觉学生的注意力飘忽不定,虽然学生很努力。
下一题目是关于人造卫星围绕地球旋转,求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题意,学生们思维很慢,眼神流离。看看表,离下课还有五六分钟,练习还有好几道,看来这节课的任务是无法完成了。
与其勉力而为,还不然干脆休息一下,我想。
我的博客里曾收藏了一篇有关星空知识的博文,我决定让学生看看,当时和儿子看到这篇博文时,很震撼。
先是地球和月球对比的图片,地球很大;再出现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显得较小;再出现了木星、土星,对比之下,地球很小了;再出现了太阳,地球更小了-----,随着与更大星球的对比,地球越来越小,直至看不见,直至太阳也看不见----,最后是哈勃望远镜观察夜空的一个小小角落的图片-----,随着图片顺次展示,我对照字幕进行简单介绍,学生不时发出啊啊的惊讶声,有人忍不住议论起来,旁边立刻就有人提醒:“别说了,再说就放不完了。”又有人惊奇的议论,引起一大片声音:“别说了,别说了!”从没见过学生这么心齐、这么聚精会神。下课铃响了,我还没说话,学生齐声说:“老师,接着放,接着放。”
拖了两三分钟,图片终于放完了。下课后学生意犹未尽,哗的围在我身边一大圈,问这问那,有的向我要博客地址,有的问我下午还有没有数学课,有的叽叽喳喳谈自己的感受。
课堂最后五分钟,我偏离了数学轨道十万八千里。
在这偏离的五分钟里,学生的表现强烈震动了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感兴趣事物的聚精会神、他们齐心协力的力量、下课前的恋恋不舍----
如果这五分钟不偏离,会怎样呢?我想,生硬灌输、勉强学习而已。与其效率低下,勉为其难,抽空偏离一下,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