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数学新课标

(2012-06-20 09:55:25)
标签:

数学新课标

对比

感受

分类: 教研学习

周六上午,参加了数学新课标远程研修培训会议。

新修订课标与实验稿相比,很多地方发生了变化,通过培训学习,对新课标感触很深,回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新修订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新稿对运算能力的界定是: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并指出培养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实际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这一点,教师们就已经有很深地体会,这几年,学生的计算能力严重下降,以至于学生到了高年级,计算速度很慢,计算错误较多,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意识到这一问题以后,这几年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就多次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低年级时,培养学生熟练的口算能力非常重要。

在统计量方面,降低了难度,特别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有教师问我,某某题目到底使用哪个数能够表示集中水平?考虑半天,好不容易才能说出一个貌似的理由。像这样即使教师有时也难以区分的知识,放在第三阶段去学习,教师和学生都皆大欢喜。

另外,专家们在解读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要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虚假地自主学习,虚假地合作交流,虚假地自主探究,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我和同事一边听着,一边不禁连连点头。是啊,这几年,我们走了多少弯路啊!公开课的课堂上,我们经常见到那么多的合作、交流,而有价值的交流却不是很多,因此很多教师都觉得有些公开课流于形式,所以常见的情景是:你上你的公开课,我教我的生活课,公开课和生活课脱钩是教师听公开课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课堂上满堂问、满堂动、满堂夸更是公开课中常见的弊端。我和同事一边交流着,一边高兴着,新修订课标,不但去掉了实验稿中不实用的地方,而且把老课标中有价值的东西回归而来,它降低了教材的难度,结合了学生、教师、生活的实际,更具有了可操作性。

我想,如果真正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能够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学习数学就真正成了学生幸福的事情。比如动手、动脑、动口;比如课件、多媒体;比如从直观到抽象、数学思想方法---无不展现出数学的魅力。但是,要想真正让学生喜欢数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素养、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无以不与学生息息相关。同事是班主任,她说,十分的力气有二分用到学生身上就不错了,其余的八分力气,都干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是啊,这何尝不是一种普遍感受呢?曾看过网上一篇文章,题目是:还我一个安静的校园。就表达了教师期盼安静、期盼充足时间的迫切愿望。真正的校园,应是学术的、安静的,如果教师只有十分之二的时间用在学生身上,恐怕再好的课标也会大打折扣。

新的课标,需要老师们鉴定,需要学生们鉴定,更需要时间鉴定。我期待对新课标有更深入的学习,并衷心祝愿:新课标的实行,真正能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而只要学生真正喜欢上了数学,数学教师才能更加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