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艺术
(2012-04-30 22:19:00)
标签:
饭店妈妈孩子作业游戏引导杂谈 |
分类: 杂谈随笔 |
教育孩子需要艺术,哪怕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
情境一:
周五下班路上,妈妈和三年级的儿子边走边聊。
妈妈:“今天晚上,爸爸的朋友约我们家一起出去吃饭。”
儿子:“妈妈,我不想去,我想自己在家里。”
妈妈:“为什么不想去?”
儿子:“我就不想去饭店吃饭,我想自己在家里。”
妈妈:“好吧!那在家里要先写作业。”
---------
妈妈:“先写作业啊!别先忙着玩游戏。如果要是先玩游戏,一玩上头,作业可能就不想写了。”
---------
妈妈:“如果你觉得能控制住游戏时间的话,你可以试试。”
“嗯------。”儿子有些迟疑。
妈妈:“我有这样的体会。领导让回家备课,如果先看电视剧,有可能会一下子看上了瘾,看一集还想看一集,明明觉得不应再看了,可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儿子:“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妈妈:“所以要想玩,一定要先写作业。写完1页,就坚持写第2页,写完第2页,就想:再坚持坚持,再写一页----实在写累了,就好好玩一玩,休息一下。”
儿子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好吧!”
情境二:
周五下班路上,妈妈和三年级的儿子边走边聊。
妈妈:“今天晚上,爸爸的朋友约我们家一起出去吃饭。”
儿子:“妈妈,我不想去,我想自己在家里。”
妈妈:“为什么不想去?”
儿子:“我就不想去饭店吃饭,我想自己在家里。”
妈妈:“好吧!那在家里要先写作业。”
---------
妈妈:“先写作业啊!别先忙着玩游戏。听见没有?”
---------
妈妈(嗓门有些提高):“不想去吃饭,就因为想回家玩游戏对不对?:”
儿子(声音很小):“不是。”
妈妈(嗓门更高):“还说不是,那我叫你写作业,你怎么不说话?那你说你忙着回家干什么?”
------
妈妈:“你这孩子,就知道玩游戏,学习倒是不放在心上,你说你----,-----,妈妈-----,------。”
妈妈越说越来气,儿子垂头丧气,沉默不语。
思考: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朋友般的信赖感,孩子就容易听取劝告和建议。如果总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进行教育,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往往会关紧心灵的大门,非但起不到教育的应有作用,而且常常事与愿违。
教育真的需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