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国行--走进临沂”学习体会之一
(2012-04-21 22:39:12)
标签:
高效课堂刘松教什么怎么教杂谈 |
分类: 教研学习 |
今天,小学数学名师优质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在临沂宾馆举行。我有幸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今天共听了两节课,上午是全国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下午是省特级教师夏青峰老师的《分数的意义》。两位老师讲完课后,分别作了报告。
一天的学习,收获很大。特别听完两位老师的报告,感受更深。
刘松老师的报告,很多说法曾经在新课标或教育理论中见过,但经过他一解读,感觉与生活实际联系特密切,如果仔细寻找的话,还能从事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刘松老师的报告,我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几点有这些: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1)教师三不教:学生都已经知道的,不教;学生能独立学会的,不教,否则教师就剥夺了孩子成长智慧的权利;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
教师三教:教学生最易混淆的地方;教学生自己学习时最困难的地方;教学生自己学习时他学不到、想不到的地方。
教师教的是学生最需要的。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
(2)怎么教这节课,课堂情境的创设很重要。刘松老师提出:课堂情境应达到这样的水平:现场生成的、真实的、数学的。就在下午的报告中,夏青峰老师也对数学情境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他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说,他经常去班级里听课,后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事先打招呼听课的课堂和不打招呼推门进入的课堂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事先打招呼的课堂一定有创设情境,而没有打招呼的课堂没有什么情境创设。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其实生活中教师们早已心领神会,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教学情境是否可以再朴素一些?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切合实际?我想,这应是很多数学教师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很多公开课和现实课堂不能良好对接的原因。
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如果一定需要创设情境,那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值得我们深思。
怎么教?要想尽办法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兴致盎然、深度学习。自始至终的课堂上,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本质是互动。
(3)课堂的最高境界:理想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让学生的参与得到最大化的体现。目标可以生成,如果一节课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一成不变,这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
2、概念教学
刘松老师指出:以往我们的概念教学有缺失。概念是什么、干什么,教师都会教给学生。但为什么,很少有教师使学生明白。只有学生明白为什么,才是智慧地显现。
第一层教师只教知识,第二层教师不但教知识,还教技能。第三个层面的教师不当教知识和技能,还教给学生思想、方法、智慧。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学生的三个负担
(1)课业负担(2)心理负担(3)学习知识时,第一次就没听懂的知识。这些知识被教师后来一再复习、讲解,这成为学生的第三种负担。
4、教学资源可以生成。利用生成性的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让孩子喜欢我的人,首先让孩子喜欢我的课。
要想让课堂有效起来,就要把教什么、怎么教更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教师的激情、投入的演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