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云阶(1918年--1992年),江苏常州人,上海油画雕塑院顾问,著名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之一,擅长油画、中国画。1937年毕业于苏州美专,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1957年入选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训练班”,为上海地区唯一人选。


上:《孵》
下:《讨债图》
油画作品:

《焕发青春---巴金》

《鲁迅与瞿秋白》

《吾土吾民》

《颜文樑》
(七十岁寿)

《朱屺瞻》
(九十五岁寿)

《瞿秋白在家乡》

《此时无声-- 著名钢琴家顾圣婴》
(文革中自杀)

《野渡》

《蔡文姬》

《京剧演员张文娟》

《刘英像》

《汪群像》
1991年

《惠安女1》

《惠安女2》

《黑衣女模特》

《紫铃花》
1958年
《江南水乡》

《炼钢工人1》
1967年

《炼钢工人2》

《外交学院教师》

《芭蕾演员》(水粉)

《舞蹈演员》

《太湖秋色》

《内蒙草原》

《嘉陵江畔》
《漓江小景》

《读书人》

《静物》1

《静物》2

《毛泽东像》
中国画作品:


《荷花小鸟》



《依偎--荷花双鸭》

《牵牛花》


《篱篱新枝老干中》



《自画像》


巴金和俞云阶
俞云阶先生一生坎坷。他16岁被破格进入苏州美专,曾是中国多代油画大师的高徒,师从颜文樑、徐悲鸿、黄君璧等近代艺术大师学艺。
俞云阶也曾是上海绘画界的著名“右派”代表。1957年,政治运动把艺术和艺术家推向了曲折之路,俞云阶为此戴了几十年右派帽子。拿画笔的手被迫拿起扫把,到里弄扫地。但是,在其“戴帽”期间,俞云阶依然坚持画画。之后,他被停止创作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改造,结果倒培育了如今陈逸飞,邱瑞敏、魏景山、夏葆元、方思聪等(包括文革中的陈丹青、汤沐黎、韩辛等)一代美术英才。
俞云阶曾以酒比喻自己:“人生如同两杯酒,一杯甜,一杯苦,先喝甜酒,剩下的是苦酒”。
俞云阶先生同时也是新中国初期颇有影响力的宣传画家代表,发表过的近百幅宣传画作品,印刷总数量达到百万。
俞云阶先生是一位可敬可佩的艺术家,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认真严谨,有口皆碑。他为人率真、憨直、做事踏实、认真,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俞云阶和家属始终将其所存在作品完整地保留在家,所保存下的作品只是俞云阶先生整个艺术生涯中九分之一的作品,其他作品均毁于文革中。
在阴霾散尽后的岁月里,俞云阶重新焕发了艺术激情。1982年,他作为中国画家第一次入选并参加法国春季沙龙展览。他创作的《巴金》、《瞿秋白》、《顾圣婴》和《日日夜夜》等,都是中国美术界关注的作品。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感情,描绘了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革命者以及历经坎坷磨难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
俞云阶垂暮之年,儿子曾问他:“如果,有一天给你举办一个展览,你想说些什么?”他想了想说道:“在我的展览上,只需写上三句话:‘我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想要革命,却不许革命;我更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想要述说,但无人要听;所以,我只能画一些自己看看的画。”
1992年春,一生坎坷的画家俞云阶去世前曾说:“我画了一辈子画,这些画会证明我的艺术是有价值的,是有历史意义的。”
1992年,4月2日,俞云阶完成了最后的画作《夺冠》。4月18日,他写下了最后的文字:“生活的花朵只有付出劳力才会绽放---巴尔扎克。”5月8日,俞云阶走完了74年人生里程。
以上作品,大部分选自俞云阶逝世15周年时,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岁月印痕--俞云阶艺术回顾展”。
俞云阶,他,与艺术的缪斯度过了坎坷和磨难的一生;他,对艺术的执著记录了跌宕和丰富的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