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奥赛博物馆,作为与“卢浮宫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
齐名的法国三大国立博物馆,以收藏1848年到1914年之间诞生的艺术珍品闻名于世。上海美术馆自迁入中华艺术宫后,迎来了为期三个月的“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开馆大展。87幅画作共同展出对奥赛博物馆来说是第一次。其中有二三十幅重点作品是直接从奥赛博物馆墙上取下来直送上海的。展品总价值超过人民币15亿元。
      
 一、风景:从柯罗到库尔贝 

《清晨去劳作的牛》 
      
 康斯坦-特鲁瓦永   
  1855年
 
   
展品集中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早期,其中包括“米勒和库尔贝”的代表作。以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为切入点,集中围绕巴比松画派、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展开,通过柯罗、米勒、库尔贝、博纳尔、勒帕热、罗尔、雷诺阿、巴比松艺术家群等著名艺术家的经典代表作来展现风起云涌、人文荟萃,充满变革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绘画艺术”。(以下均为布面油画作品,节选)
 
 
     
以上这幅巨作(263*391CM)是为1855年巴黎世博会所作的。画中动物和人已被艺术家特意强调的光影效果定格为不朽的形象。将动物呼出的温热气息和秋日上午的氤氲空气结合在一起,自如地阐释了农民和大地母亲之间健康积极的紧密关系。
 
 
 
 

 《清晨的看牛人》      
 
卡米耶-柯罗    
  1865-1870年之间
 
   光线将枝叶渲染的朦朦胧胧,景色和过度十分柔和,从土地的皱褶里浮现出两头母牛,典型的19世纪田园画风格。
 
 
 
 
 
 《泉水》        
 居斯塔夫-库尔贝     
 1868年
 
   
库尔贝将写实主义风格应用于所有绘画种类。其创作的这幅泉水旁的浴女像和继承于古希腊雕像的艺术人体审美标准大相径庭。
 
 

 《海鱼》     
 安托万-沃隆  
   
近1870年
 
 
 
 
 
 
 
 
《与爱神玩耍的仙女》   
  卡米耶-柯罗  
  
1870年 
 
 
 
 
     二、 米勒

 《牧羊女和他的羊群》     
 让-佛朗索瓦-米勒    
  1863年
 
 
    
米勒具备了一种天赋,他能使用娴熟的技巧把思想主题和美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米勒用一生的时间和热情来描绘农民、田野、田间地头。他笔下的农民和田园生活真实自然,又同时被艺术赋予了娴静庄重的格调,透露出人文主义的光辉----这些终年耕作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土地的主人。“米勒”作品为单独一章,旨在突出将这些作品进一步展现艺术家眼中的法国乡村和内心纯粹的美。(本文作品已选载)
 
 
 
 
 
 《簸谷人》    
让-佛朗索瓦-米勒  
 1866年
 
   
这是米勒的成名之作。米勒的作品观察细致入微,富有张力,颇有米开朗基罗的遗风---这也是他一举成名的原因。
 
 
 

 《拾穗者》(局部) 
  
   让-佛朗索瓦-米勒     
   1857年
 
 
 
   
《拾穗者》是米勒成名后的又一次成功之作,堪称表现无产阶级农民题材的巅峰之作。三个农妇在丰收的麦垛前,弯腰驼背的姿势强调了她们的辛劳,而暮色渐近,她们只能趁着最后一丝光线拾麦穗,也说明了她们面临的困苦处境。
 
 
 
 

 《奥弗涅的纺纱牧羊女》   
  让-佛朗索瓦-米勒      
 1868年
 
 
 
 
 
   
三、写实主义

                       
《尼维尔内的犁耕》        
 罗萨-博纳尔       
1849年
     
据介绍,写实主义初期聚焦的对象不是城市,而是乡村。罗萨-博纳尔赋予田垄以积极正面的形象,使这一“全人类丰衣足食之源”充满了诗情画意。人类的意志和耕牛的力量合二为一,蓬勃奔涌。应年轻的共和国之邀,这幅画作于1849年,完成后,因这幅画和它活泼跳跃、充满力量的动感张力,依稀可辨画家对新政权的隐喻,后蛮声画界。
 
 

 《搔痒的牛》           
 康斯坦-特鲁瓦永    
   1861年
 
 
 
 
 

 《赶鹅女的牧场》      
   康斯坦-特鲁瓦永  
      
1854年
 
 
 
 
 

《傍晚》     
 朱尔-布勒东      
1860年 
 
 
   
1850年后,为乡野生活正名,尤其是歌颂女性劳作者的画作层出不穷。朱尔-布勒东的成功就是一例。他展出的《傍晚》,该作品巧妙地再现了阿图瓦古老忧郁的气氛,为画家赢得了荣誉军团骑士的殊荣。 
 
 
 《大羊圈》     
夏尔-埃米尔-雅克      
1881年
 《大羊圈》     
夏尔-埃米尔-雅克      
1881年
 
 
 
 
 
 
《风景中的羊群》    
   夏尔-埃米尔-雅克       
1861年 
 
 
 
 
《巴黎市郊村屋的院子》     
卡米耶-柯罗    
1865-1870年之间
 
 
 
 

《枫丹白露农村院子内部》    亚历山大-加布里埃尔-德康   
1844年
 
 
 
 

《农妇》   
威廉-莫里斯-亨特   
1852年
 
 
 
 
             
四、自然主义 
 
《饮水槽旁的马》     
帕斯卡-达尼昂-布弗雷      
1884年
   
 
 
 
 
 
 
 《农妇曼达-拉美特利》   
阿尔弗雷德-罗尔     
1887年
 
 
 
 
 

《打短工的人》   
 朱尔-阿德勒     
   1898年
 
 
 
 
 

 《干草》    
 
朱尔-巴斯蒂安-勒帕热      
1877年
 
    朱尔-巴斯蒂安-勒帕热在1878年的沙龙中凭借《干草》宣示了自已的“自然主义”美学主张。他和莱昂-莱尔米特及其《收割者的酬劳》一样,都来自外省,出生寒微,热衷于选择他们长大的环境作为主题,巴斯蒂安-勒帕热的画作透露出全新的客观态度,广为称道,并催生了一个真正的画派,其光辉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画中农妇的脸上流露出在田间劳作数小时后筋疲力尽的疲倦神态,尤为扣人心弦。这片土地既是他们的生活之源,也是他们的痛苦之源。
 
 
 

 《收割者的酬劳》        
莱昂-莱尔米特     
   1882年
 
 
   《收割者的酬劳》在画家家乡完成,大获成功。画中真实再现了农民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农民辛劳工作的同情。画家创造了扣人心弦的逼真效果,近景中的长柄镰刀几乎可以与摄影作品媲美。 
 
 

《流浪汉》      
 朱尔-亚力克西-穆恩尼埃    
1896年
 
《流浪汉》中池水倒映的绯红霞光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艺术家的高超技巧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白牛》      
朱利安-迪普雷       
1880年
 
 
 
 
 
 

 《挣脱的牛》        
 朱利安-迪普雷      
     
1885年
 
 
 
 
 

 《割苜蓿的人》  
    
朱利安-迪普雷      
   1880年
 
 
 
 
 
   
五、画家“梦蝶”

《受伤的男人》    
  居斯塔夫-库尔贝       
1844--1854年之间
 
   
与写实主义运动相关的画家,或亲或疏,无论男女,都留下了大量的肖像画和自画像,甚至一些富含隐喻意味,可以以此来阐释的画作。
 
 
 
 

《带小狗的裸女》      居斯塔夫-库尔贝       
1861年
 
 
   
在欧洲艺术传统中,裸体堪称表现“理想之美”的典范 ----纯粹的线条,完美的曲线,洁白的皮肤,光滑细腻。在古典主义中人体参照古希腊的著名范例,是一种超越人类和谐的象征。
 
 
 
 

 《养病的人》    
 
卡罗勒斯-杜兰       
 1860年 
 
 
    
《养病的人》,该作品聚焦一个入睡的男子形象,与库尔贝的自画像遥相呼应。写实主义派热衷于描绘做梦、幻想和意识暂时被悬置的状态由此可见一斑,他们力证自己对世界和人类的观察巨细靡遗,没有任何东西能逃脱他们的眼睛。 
 
 
 

 《做梦的女人》 
     
詹姆斯-蒂索     
   
1876年
 
 
     
《做梦的女人》,交错展现了她迷人优柔、深沉忧郁和迷茫慵懒的气质。这个愁病交加的女人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倦意,在喜爱蒂索画作的观众中尤为受到青睐。
 
 
 
 

《扎沙里-阿斯特吕克肖像画》 
    卡罗勒斯-杜兰 
   
1861年
 
 
 
 
 

 《于立斯-比坦肖像画》   
  埃内斯特-迪埃   
   1880年
 
 
 
 
 

《画家达穆瓦肖像画》     
阿尔弗雷德-罗尔    
1886年 
 
 
 
 
 

 《画家勒乌肖像画》     
 
 费尔南-科尔蒙     
   1894年
 
 
 
 
 

 《站在牛旁的画家罗萨-博尔纳肖像画》 
 
爱德华-迪比夫    
1857年
 
 
 
 
 

《菲利普-卢俊肖像画》    
 爱德华-迪比夫   
  
1876年
 
 
 
 
 
            
六、布尔乔亚(中产阶级)的低调魅力

《 爱德华-德巴-蓬桑夫人肖像画》  
 爱德华-德巴-蓬桑   
 1885年
 
 画家让自己的夫人充当模特坐在时髦的日本风格挂毯前,细节的描绘和服装的反光显得格外高雅。 
 
 
 
 

《手拿虞美人的夫人》     
 阿尔弗雷德-罗尔     
1898年
 
 
 
 
 
 

 《魏莱的贝尔南先生和夫人》 
  奥古斯特-雷诺阿 
   1910年
 
 
 
 
 
 

 《五点钟》   
 
皮埃尔-乔治-让尼奥     
 1904年
  
 《五点钟》的作者把女性的优雅作为画的重点,眼神中的悲哀和忧郁弥漫在巴黎华丽的茶坊里。
 
 

 《费多夫人和他的孩子们》  
卡罗勒斯-杜兰   
1897年
 
    这幅画是当年美好时代布尔乔亚门千篇一律的上流人士肖像画中较为特别的。一个令人尊敬的妇人被她的孩子们围绕着,属于皇室家人亲密相处的那种画风。虽然大家摆着老套的姿势,但画家集中表现了对子女特别的爱。
 
 
 

 《维多利亚-迪堡》  
  亨利-方丹-拉图尔  
   1873年
 
 
 
 
              
七、孩童
 
 《小水手》  
 
亚力克西-沃隆   
1905年
 
 
    
19世纪后半叶,是对“童年”的看法产生改变的转折点。在现实主义画派的作品中呈现了在不同家庭环境中生存的儿童。“保护儿童”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需求。
 
 
 

 《逆来顺受的人们》   
   
亨利-若弗鲁瓦     
  1901年
  
从画中人的眼神、表情看,画家笔下的这个家庭似乎已彻底放弃了希望,只剩下信仰。
 
 
 
 

 《医院探病日》  
  亨利-若弗鲁瓦   
  1889年
  
   
这幅画是1889年官方沙龙最有人气的作品之一。画家不仅描绘了一个病魔缠身的可怜男孩,又宣传普及了卫生知识和就医诊治的必要。一个工人前往医院探望生病卧床的儿子,却不敢叫醒他,这场面让我们不禁要为这位忧心忡忡的父亲掬一把泪,同时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理课》   
朱尔-亚力克西-穆恩尼埃     
1890年
 《教理课》   
朱尔-亚力克西-穆恩尼埃     
1890年
 
《教理课》见证了宗教的双重性:尽管宗教确保了孩子的受教育权,但仍有蒙昧主义之嫌。 
 
 
 
 
 
 
 
《收割土豆》(局部)     
若泽-儒利奥-索萨-平托    
1898年
 
 
 
 
 

 《斯克纳达尔比的栅栏边》   
  胡戈-萨尔姆松  
   1884年
 
此幅画作中的农民兄妹显得相当羞怯,小孩们衣着简朴,中间的女孩还光着脚。画风精细。
 
 
 

 《安德烈-热尔曼孩童肖像画》  
 卡罗勒斯-杜兰   
1888年
 
 
 
 
 

 《玛德莱娜-戈尔热肖像画》   
 阿尔贝-贝纳尔      
1872年
 
 
 
 
 
 

《幸福美满》    
 阿尔弗雷德-斯蒂文斯    
1880年
 
 
 
 
 
 
 《捣蛋鬼:长卷毛猎狗打断正在进食的母猫和小猫》  
 菲利普-卢梭     
1850年
 《捣蛋鬼:长卷毛猎狗打断正在进食的母猫和小猫》  
 菲利普-卢梭     
1850年
 
 
 
 
 
 
                
八、苍生疾苦  振臂一呼

 《年轻的共和国》  
 
阿尔弗雷德-罗尔      
1908年
 
   
当时,画家罗尔进入法兰西学院后,成了第三共和国的编年画师,记录年轻共和国的成长。这个政权开创了延续至今选择玛丽安娜(画中人)作为国家象征的传统。
 
 
 

《建筑师》    
亨利-马塞尔-马涅     
  1910年 
 
 
 
 
 
 

 《路易-巴斯德》  
 阿尔贝-埃德费尔特   
   1885年
 
 
 
 
 

 《抬伤者》    
 爱德华-德塔耶   
1880-1882年之间
 
 
 
 
 

 《龙骑兵》    
 
阿尔弗雷德-罗尔     
   
1906年
 
 
 
 
 

 《宣传》   (局部) 
   
欧仁-布兰     
  1889年
 
 
 
 
 

《庞马尔的仪式》 (局部)   
 
吕西安-西蒙    
  1900年
 
    
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法国十九世纪数量极少的油画经典作品到访过中国。而现今正在展出的“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作品,可以堪称为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次“身临一流世界博物馆”的大展。
 
 
 
    据介绍,在社会充满变革的十九世纪法国,艺术内部也是风起云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相互交织、融合、影响。油画已不再局限于贵族订制,用于装饰和锦上添花的物品,而真切地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法国文学也进行了和绘画相同的革新。罗萨-博纳尔的《尼维尔内的犁耕》是文学与艺术之间紧密呼应的代表作。这种学院式的艺术兼具了高超的写实手法和自然主义的风格,是现实主义的杰作。此外,罗尔笔下《挤牛奶的农妇》、勒怕热的《干草》和莱尔米特《收割者的酬劳》等作品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触动人们心弦,让人们流连往返,难以忘怀。
 
 
 
   
本次展览汇集了所有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使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的作品,目的是希望展现一首“渴望真实”的史诗。而自然主义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一起构成理解该时期法国绘画的重要关键。
  
尤其当十九世纪摄影技术刚刚兴起,电影尚在襁褓中,自然主义让我们看到,绘画在建立审视与图像的新关系后发生的变革,进而进一步探讨艺术与自然人文,社会更迭,时代变革之间的微妙交融,冷静审视人类与土地、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本人观展后的感想:法国19世纪经典画作,可以认为是近代世界美术史的“缩影”;任何画家以及由他笔下产生的画作或流派,都离不开与之生存的社会背景及制度;一定的政治环境,是造就成功画作的基础之一。呵呵,这好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呵。
 
 
 
  
 喜欢油画的博友们,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法国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甚至印象派画作的理论、相关画家的由来和历史演变,以及油画对于我们中国的影响,建议大家有机会读一读、翻一翻“世界美术史”等文献资料,这样,对往后到境外、或在国内零距离观赏外国经典画作,肯定有许多益处,让我们一起努力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