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
(2018-11-07 19:21:08)分类: 教学设计——我的果汁分你一半 |
课题名称 |
《9加几》 |
||
执教教师 |
陆乐 |
||
教学对象 |
一年级学生 |
||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 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最简便的计算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 。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激趣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位客人,想知道是谁吗? 2.ppt画面,请出小猴儿,告诉孩子们,小猴遇到了困难,想请大家帮助它。进而引出孩子们学过的练习题“10加几”和没学过的“9加几”,引出课题:9加几 二、探索新知 1.小猴儿来做客,老师为小猴儿准备了它最爱吃的桃子,(教具展示)盒子里有一些桃子,盒子外还有一些桃子,请同学们帮小猴儿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数的。 2.孩子们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及时给出适当评价,将孩子的方法做出总结并板演。如:他用的是点数的方法;他用的是接着数的方法;他用的是凑十的方法。(请使用“凑十法”的孩子到讲台上来,利用教具把他的想法演示给大家看。) 3.问孩子们喜欢哪种方法。老师将孩子们喜欢的方法的思维过程,用算式分步运算的方式,边板演边讲解出来,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就是“凑十法”。 4.小猴儿很喜欢我们为他准备的桃子,小猴下山时也为同学们准备了礼物——两种不同颜色的花朵,(教具展示)老师跟学生一边数一边往小黑板上贴,两种颜色的花全部数完并贴完,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里粉色花和黄色花一共有多少朵。请学生到前面,用教具演示他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话讲解出来。 5.引导孩子们说说两名同学的方法,谁的方法操作起来更简便,说明理由。 6.老师把这个简便的方法用四句话概括:请同学们跟老师齐读“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边板演边引导:9+7的算式里谁大谁小呀?我们应该看大数几?拆小数几?9和几凑成十?7可以分成1和几?算得数10加6等于几?那么9+7就等于多少?一个个问号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给出了答案。 三、练习巩固、找规律 1.看样子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都掌握得很不错了,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ppt出示9加2、3、4、5、6、7、8、9的算式,请同学们先读题再说结果,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 2.同学们算的可真好,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屏幕上的算式,看看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找到规律了请举手示意老师,把你的发现跟大家分享一下。针对学生不同回答给予恰当的鼓励,再加以总结概括。如:他是竖着看的,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随着变大;他是横着看的,发现第二个加数总是比得数的个位上数字大1。 那得数个位上少的1哪里去啦? 3.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巧妙的规律,可真了不起!现在小猴想跟大家做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儿么?你们可要竖起你们的小耳朵挺好游戏规则哦:当9+的方框推到相应的数字上面,大家要迅速的说出结果。 同学们可真棒,小猴说这样难不住大家,没意思,它要换种方法玩儿,请老师来说得数,同学们说相应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太厉害了,老师也没能难得住你们,可是小猴儿要回家了,我们明天再请它来做客吧! 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 |
很兴奋,很好奇,非常感兴趣。 孩子们都喜欢凑十的方法,一致认为凑十的方法简便。跟着老师的板演过程,一起把“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复述下来。理解了什么是“凑十法”。 激情昂扬的跟老师齐读“凑十法”口诀,并快速应答出老师的一个个引导性问题。 同学们按要求先读题并大声说出结果,应用“凑十法”的思维方式说出解题方法。 回答:少的1跟9凑成了10进位了。 变换方法大家照样能够很快很准确的说出答案。 大家都学的很开心,并且很轻松的说出了本节课许许多多的收获,如:“凑十法”、“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随着变大”等。 |
抓住孩子们喜爱小动物的特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适当引导,吸引孩子们对探索新知的热情。 孩子既复习了旧知识,也在探索的过程中摸索到了新方法。 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凑十法”。 进一步渗透“优化思想”,也为引出“凑十法”口诀做铺垫。 带领学生巩固并应用“凑十法”,培养口算9加几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总结概括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他学生对本堂课重点学习内容的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