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杨辉三角)

分类: 学科故事——我的故事伴你成长 |
哈尔滨市实验学校数学学科“讲好学科故事”教学设计
故事主题 |
杨辉三角 |
教学内容 |
找规律 |
||||
执教教师 |
刘雪瑶 |
教学时间 |
6.13 |
授课班级 |
1.2 |
||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培养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增强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
||||||
学科素养 |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数学的问题意识 |
||||||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认识规律
三、生活中的规律
四、分层练习
五、学科故事
六、总结全课 |
1、借助星星,初步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心有灵犀的游戏。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串漂亮的星星,你能不能猜一猜第一颗是什么颜色的?(黄星星) 第二颗是什么颜色?(紫星星) 这几个同学猜的颜色都有可能,但今天老师准备的图案可特别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一个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揭示答案——黄星星)下一个颜色呢?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呀!果真是紫色啊!如果老师让你猜接下来两个星星的颜色,你还能猜得准么? 师:你们看,太棒了,同学们猜得可真准,刚刚我们在猜得时候,发现一开始有人猜错了,但后来猜得越来越准,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谁来说说? 师:你能用更加简洁的语言说说星星的规律吗? 师:他刚才说了两个字就概括出了那么一串的汉字,哪两个字? 师:在这里什么是重复排列的? 师:我把第一组圈起来。后面的每一组,谁能上来指一指? 比较一下这三组有什么特点? 小结:像这样一黄一紫为一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星星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规律是一黄一紫为一组,重复排列的。星星的规律是? 在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有规律的事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1、 课件出示主题图 观察思考
2、习题入手,找到数字,图形,文字,声音,动作方面的规律。 3、律动中找规律 1.你还知道生活中存在哪些有规律的事物么? 2.师展示建筑,生活中应用到规律的地方。 1.
3.
学科小故事——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在中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 这里所蕴含的规律就是: 每行端点与结尾的数为1,并且每个数等于它上方两数之和。 杨辉三角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 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结合板书和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说一说你都学到了哪些? |
生猜色。 生会猜到紫星星。 生可能会说到一个黄星星一个紫星星、一个黄星星一个紫星星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预设:一颗黄星星一颗紫星星重复排列。 预设:重复。 预设:一黄一紫重复出现。 生圈一圈、指明到黑板圈。 生练习说 生按照“把……作为一组,进行重复排列的。”这样的句式说出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 小组交流后,点名回答。 3名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
让学生从活动中感知磁扣的出现按颜色有规律地出现的,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从游戏中初步感知规律。 让学生从主题图中观察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排列的规律,并且学会用规范的语言说出它们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体会按规律排列的多样性。 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新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许多方面都是有规律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渗透数学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