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4-03-13 08:13:25)
分类: 教案共享

人教版七年级《日本》教学设计

                                        邢燕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日本”一节不论在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中,都是重点讲解的国家,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日本第一课时部分内容主要为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及预防。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如何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已有了一定得基础,通过板块运动学说的学习也了解了一些地震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对灾害的影响和预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也就成为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重点。
    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经过前半学期的观察,感觉学生的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或在合作中进行读图、识图并分析相关问题 ,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以上都为本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来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流水账似的全部详细过一遍,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采用活动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交流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课涉及的新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飞跃。

作为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理学习上可能存在差异性,基础弱特别是读图、识图能力差的学生不一定能适应探究式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答疑解惑很必要,学业优良的学生会不满足于教材现有内容,会提出一些边缘性或更细的问题,教师不能限制其思考,在课堂上或课下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

过程与方法:

 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学难点

   1. 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2.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 、比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共2课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顺序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图片《富士山和樱花》及有关日本文化的图片。

总结:日本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日本。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读图分析:

日本的地理位置

1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和《日本国》图

2.找出日本周围的海域

总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它位于北温带,与中国一衣带水,而且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与我国隔东海相望。

1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使学生联系学过的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半球位置等几方面来分析,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运用。

3、读图分析讨论:日本的领土构成

1、多媒体展示《日本国空白版图》

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a. 说出日本的领土构成,主要城市

b.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

总结:a.日本国土由四个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 九州)及周围许多小岛组成,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b.日本人稠地狭。C.日本的自然环境要比英国复杂许多。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讨论: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影响

1、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形,展示日本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

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日本的地形特点

总结:

日本地形多山地、丘陵,且分布在中部,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地形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四分之一是平原。所以,日本的森林面积占的比值大

1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5、师生互动:日本的气候

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的气候图》分析讨论:

1    日本的气候类型

2    日本的气候特点

总结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降水较多                              

1.读图识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6、合作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展示《富士山》图片,《六大板块示意图》

a. 活动探究:

①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②我国也是多震的国家

b.联系“5.12汶川地震”模拟地震中,在四个不同场景中(教室,家里,商场,大街上)如何自救?

总结:

a.日本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不仅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火山。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与地震。

b.我国处在两大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等。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能力,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7、课堂小结

1、提问: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

2、展示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

1.地理位置

2.人稠地狭

3.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4.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5.多火山和地震

1.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能力,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8、课后反思

1、随堂巩固练习

2、作业布置:结合我国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搜集有关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3、反思

通过随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本节的课后反思提供依据。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日本(第1课时)

1.地理位置

2.人稠地狭

3.海岸线曲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4.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5.多火山和地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