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2-12-15 10:01:23)
标签:

《9加几》

分类: 资源整合优化案例和反思集

 

                             9加几

                           溧阳外国语学校  佘志娟

教学目标:

 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⒊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挑子图 苹果图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呢?

师:它是谁呢?

师:请听,谁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

师: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

(15个草莓、13支铅笔、17个桃子)

师:为什么一下子就猜出多少个?

师:满十个,放在一起。有神奇的作用,使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个?

师:例如:10+5=  10+6=  10+7=  10+8=

师:十加几就等于十几。这样算起来比较简单。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探讨算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把10个桃子和几个桃子和起来的,现在猴妈妈从盒子里拿走了一个,盒子里还有几个呢?(出示图片) 猴妈妈让小猴算一算桌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会帮小猴列算式吗?(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9+4等于几呢?1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先自己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呢?

    (数着算的,9,10,11,12,13)   板书:数

    (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请小朋友上来演示,并完成板书.

    (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你听懂了他的想法吗,谁能更清楚的来重复一遍他的想法呢?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追问: 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这1个桃子是从那来的?(板书4分成1和3)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小结: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都不错.

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只移1个呢?

师:同桌之间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师:9+4把4分成了1和3。9加1等于10。10+3=13。

9加1等于10。

师:其实我们在算9+4等于几时就把它变成10+3.这样比较容易算。是不是这样?看着大屏幕。一起和老师轻轻地说:9+4 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师:其实我们再算9+4把它变成10+3

师:为什么要把它变成10+3.因为十加几比较好算。

师:你学会了吗?

2.动手操作

师:左边摆9个,右边摆5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

师:怎样移动使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多少个呢?

师:并把摆的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9+5

师:谁来把你刚才的过程表示在黑板上。

9+5=14

师:你为什么要移1个。因为和9····移了1个,5就分成1和4.

师:其实,我们在算9+5等于几时就把它变成了10+4,这样就比较简单。

3、教学试一试

师:把学具往前一推、老师为了奖励小朋友,,给你们带来了许多花。

数···左边有9朵,右边有7朵。一共有多少朵呢?算式是···

9+7

师:在算9+7的时候,你会把它变成10加几呢?把你的想法在这幅图里圈一圈。

9+7

师:为什么要把7分成1和6呢?把过程同桌之间说一说。

4.形成技能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l题)

 师:聪明的小猴搬方块。数···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聪明的小猴会怎样搬,使人一眼可以看出有多少块?

师: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呢?小猴为什么只搬1块过去呢?

    师:那么小朋友会把小猴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三、练习形式多样巩固知识

1.想想做做2  师:你能圈出10根,再填得数吗?9+3=   9+8你能圈出10根,再填得数吗?

9+3=   9+8

师:刚才我们算过的我们来读一下,9+3-------9+8

教师追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师:其实我们在算9加几其实就是在算10加几

师:那么我们在算9+2时就是算引出9+()+()

师:反过来在算9+1+8就是算9+()

2、学生独立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轻轻的读、发现规律

2、大声齐读、发现规律

3、分享成果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1呢?

3、学生个别回答小蚂蚁推箱子

师:根据这个小朋友发现的规律,如果老师出这样的加法题,你能比较快地算出得数吗?

师:你能反过来吗?得数15是小蚂蚁箱子应推在数子几上

3、变式练习

送小动物回家

 

 

教学反思:

    今天我借班上了《9加几》这堂课,课后对本节课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听音乐猜谜的方式引出熟悉的孙悟空来和我们比赛火眼金睛,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在生活中有这种需求,但是在重要的是让学生有 “凑十”这一种需求,因此在铺垫的时候就侧重于10加几的口算,而且10加几的形式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来源于生活,从而体验10加几比较简单,从而为学生顺利运用“凑十法”扫清障碍,但是又不妨碍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观察,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移一移,变一变、说一说、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个桃子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孩子把它变成10个,来移一移、说一说,图文并茂,让孩子切实的感受到“凑十”法的简单。就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比较简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鼓励开展多种评价、与孩子打成一片

    在教学评价方面,为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随堂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形式进行,为激励学生学习数学获得成功,创造一种和谐环境在课堂教学结构方面比较完整,让孩子说完整的话,比一比谁说的响,比一比我的方法好等等,不断的让孩子体会的数学带来的乐趣。从复习引新,到设景激趣,到探求新知,以及应用拓展等,环节紧扣、严密,教态得体大方,并善于把课内外的知识、学科间的知识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新课的导入中有一盘散的草莓,孩子猜不出有多少个,想办法,要把十个圈一圈,这样才能让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个,新旧知识的联系就更紧密了。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同伴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