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讨课----四年级《加法运算律》集体备课表

(2012-12-03 14:59:11)
标签:

《加法运算律》

分类: 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后六小学集体备课表

年级

四(1)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律

评析

教师

 

科目

数 

设计教师

李 伟 清

时间

2012.12

教  案  初  稿

评析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师(小结):这两个算式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变成一个等式。这个等式里蕴藏着我们今天要探索的规律,猜一猜,是什么?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今天我们继续探究。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跳绳的有多少人?怎么列式计算?

(17+28=45,28+17=45,17+28○28+17)

  生2:女生有多少人呢?(23+17○17+23)

  师:继续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那么,你能再写出几道像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写后,同桌互查,指名交流,师相继板书三道等式)

研究报告(1)

 1.照样子举例:28 + 17 = 17 + 28    

算一算,你举的例子中左右两边的结果是不是相等?

你能找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变了反例吗?试着找找看!

2.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你的发现表示出来:

  师:这些都是等式吗?怎样验证?这些等式都有什么特点?

  3、师: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咱们能举完吗?(师板书省略号)那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学生交流后,再看书自学P56)

  提问:通过学习,你知道可以怎样表示?你觉得哪种表示方法最能体现数学简洁明了的特点?(集体反馈并总结,师板书a+b= b+a)

  师:这个等式表示什么?(生交流,师板书加法交换律)

  4、师:其实,加法交换律和我们并不陌生。357+218,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验算的依据)

  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吗?(看的方向不同,但总数不变)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计算?(学生交流,师板书:28+17+23)

  师:先算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添上小括号)还可以先算什么?

  师:这两道算式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师板书,生齐读)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3、引导比较,发现规律。

  师:比较这几道等式,你发现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同桌讨论、交流)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追问: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引导学生抓住不变的三层含义分析相同点)

  师(小结):其实三个数相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

4、你能照样子再写一道这样的算式吗?

研究报告(2)

1.算一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号吗?

(1) (5 + 1) + 9 ○ 5 + (1 + 9)

(2)(36 + 18) + 22 ○36 + (18 + 22) 

2.照样子举例: (28 + 17)+ 23 = 28 +(17 + 23)

算一算,你举的例子中左右两边的结果是不是相等?

(1)

(2)

你能找到运算顺序变了,和也变了反例吗?试着找找看!

3.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我们的结论吗?

  师:既然这样的等式写不完,那么也可以用字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规律。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你能表示出这个规律吗?(学生独立写一写,然后指名板演,师生一起检查这个等式)

  师(小结):三个数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

  5、学习加法结合律又有什么用呢?(出示如下题目)你能很快口算吗?运用了什么?(学生说口算过程,体会加法结合律的用处)

  35+40+60 64+(36+78)18+25+75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1。下面的等式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①82+0=0+82;

  ②47+(30+8)=(47+30)+8;

  ③(84+68)+32=84+(68+32);

  ④75+(48+25)=(75+25)+48。

  2、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说说你是依据什么填的。

  ①6+35=35+□;

  ②a+204=□+a;

  ③(45+36)+64=45+(□+□);

  ④560+(40+c)=(560+□)+ □;

  ⑤560+(180+440)=(560+ □)+□。

  3、完成课本P58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

  4、拓展练习。(挑战题)

  ①64+25+136+75=(64+□)+(25+□);

  ②30+28+70+72=(□+□)+(□+□);

  ③5×4=4×□;

  ④6×4×25=6×(□×□)。

  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四个数相加、五个数相加适用吗?更多数相加呢?由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乘法是否也具有这样的运算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你们课后能像这节课一样去探究验证一下吗?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谈谈你的想法。

 

 

 

注:评析字数一般不得少于1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