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问题
(2012-04-08 15:28: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计算机 |
1.专业技能不足,又无实践经验
当前的IT 行业虽是朝阳产业,但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缩短对员工的培训周期,在招聘员工时就要求员工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希望员工到了公司很快就能上手工作,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去。而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一些实习环节只是“走马观花”;一些学生不注重实践操作,实验课程疲于应付,没有真正利用学校提供的硬件环境提高技能;虽然学校建立了一些校企合作模式,但是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目标不明确,很多企业或专业培训机构与学校合作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些经济效益,学生实际积累的实践经验十分有限。另外,一些公司要求毕业生掌握一些专门的技能,如掌握一种特定的软件开发工具,熟悉一种专业管理系统等。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无实践工作经验,也不具备这些技能的,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 人文素质不高而影响就业面
IT 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业之中,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每年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内外非IT 企业等都有一定数量的具备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较其他专业应有明显的专业优势。但由于缺乏沟通交流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差、应变能力不强、协调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欠缺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其就业竞争力, 加之目前需求旺盛带来的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上升,部分学生没有依据自己的教育背景、个人专业技能以及人文素质准确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就业面。
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时效性也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一方面,学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不科学,课程结构体系不完整,核心课程设计不完全,没有准确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特点和内在规律。就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来看,课程目标不明确,普遍出现课程设置范围广,但深度不足,前后衔接较差。一些课程与实际社会需求脱离,甚至落后于社会需求。学生所学知识很难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另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不到位。这主要表现在不能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大部分学生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就业计划;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用人信息量不足,提供的就业需求岗位数量少、质量差,对有关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讲解、咨询服务工作不够。创业教育不到位,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