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那些事儿_复课中的学农(3a)
(2022-09-08 14:36:53)
标签:
往事杂谈 |
分类: 往事不如烟 |
第三次的学农是29中在备战备荒的号召下要办的一个学农基地,我们学生轮流去那里是筹建。
因为是在自己的学农基地,这次学农尽管还是住在村小,但我们自己有个小伙房,有一位大师傅管做饭,每天安排3位同学给伙房帮忙。记得这个学农基地在牧马山,离成都不远,成都南站乘坐绿皮慢车,0.20元车票,两站三站就到了。
火车在一小站停车2分钟,同学拎着自家七七八八的行李、洗漱用品等下车(这次行李多,冬天被子、洗漱脸盆杯子还有碗筷等)。集合时只听接站老师说,还有些东西要从车站带到基地,记不清什么了(好像是建筑需用的什么玩意,不太沉),反正女生两人抬着一样(件),男生一人扛一样(件),跟着老师走。牧马山是成都边上的丘陵地,黄泥巴地,不下雨走路一脚都是黄泥尘土。丘陵地带嘛,一会儿上坡一会儿又下坡,开始走还觉得下坡路好走,背着行李,抬着物件轻松;上坡啊,那个脚软,提都提不起脚。走了不多一会儿碰到迎面来的老乡,几个爱说的女同学开始启动问路模式:到xxx还有好远?一位背背篼的年纪大妇女回答说,不远,只有里把路了(一里多路)…咋一听蛮高兴,鼓着劲儿继续走。可走了好久好久,目的地遥遥没有踪影。这时那几位问路女生又开始向迎面来的路人问路了,回答还是:不远不远,还有里把路…继续走啊依然遥遥无望。大家笑道:这一里路是有数可以量化,可那“里”字儿后面的那“把”路就太长了…
冬天走路又抬又背的,人热不说,脚软又重,一脚下去那黄泥土路浮土飞扬...开始还觉得下坡好走,可走到后来,下坡脚踩在黄泥细尘中发飘还滑,也不好走啊…哎呀,这一路,拖泥带水的散兵游勇一般的,几乎拖着脚才到了目的地。
目的地又是一座乡村小学校,在一小坡上,几幢草房围着一个坝坝。坝坝下去有口堰塘。成都平原都有堰塘,都江堰丰水时各个堰塘都满满的储着水,那可是堰塘周围人家学校生活用水。人们用这个堰塘的水一直要用到下次灌水,地里用水另外从水渠走。我们去时是冬天,堰塘水已经落下去大半了,只见鸭子、牛们在塘里嬉水。老师说,鸭们牛们可以在塘里嬉水,可人却不准下塘玩水,这是周边人家和学校的生活用水。对了,我们食堂用水也是这里的水。一听这大家惊了,那堰塘水可是鸭们牛们用过的洗澡水啊!
因为是冬天,村小教室的窗户和墙壁到处漏风,冷啊。老师说这教室村小学生们上课还要用,学堂坝坝这边有个队里的仓房,现在空着,所以这次是住仓房。仓房很大,前(朝着坝子)后(背着坝子)各有两进门,仓房中间一隔断墙分成两半,女生住在朝学校坝坝的这半,从前门进出;背后那半是男生宿舍,从后面门进出。这样我们一连三个排的男生女生住宿都在仓房。男生那边不知道是啥样,女生这一半仓房好长深深地,里面啥都没有,只有谷草。没有桌子,也没有窗户,也就没得挑选,顺着墙每个人挨着把席子铺在谷草上,大通地铺一个个连到紧里面,大通铺中间留出一通道,脸盆等洗漱用品都放在进门那空地上…一排二排三排女生从门口开始顺着排到里面。我班是二排,顺着排就在中间段,既不挨着大门口,也不在最后。反正没有窗户,没有风啊雨啊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选择铺位位置的问题了。白天同学们在外面活动劳动,到晚上睡觉才回仓房。没有电灯,有盏马灯挂在仓房中间,暗乎乎的看不了书。
我班女生铺位都在中间,洗漱之后早早的躺在地铺上听C同学讲故事…
伙房在我们宿舍仓房的坡下,大师傅会在白天备好用水,要帮厨的同学要去塘里挑水或抬水,装在一个大水缸里,师傅放点白矾啥镇镇后是作饭用水;另一水缸的水就是晚饭后烧热供大家洗漱用,就是说在这个学农的每个晚上可以打到热水洗脸和洗脚。
待了几天发现,坝坝那边和我们仓房对着的教室,的确会有小学生们来上课的,其间还有课间操。早晨小学生们来上学,有的手里还提着烘笼,里面有点着的木炭。冬天教室里冷,上课时烘笼就放在小孩自家脚下,手冻了就在烘笼上暖暖手。还看见孩子们的课间操,爱笑的女同学憋着笑了半天。孩子们的课间操与我们的广播操不太一样,貌似村小老师自己编的,双手这样甩甩,那样摆摆…自然的也没有广播操音乐,只有老师按着节奏吹哨笛。我倒是笑不出来,只看那些孩子们衣着单薄且破旧,补丁落补丁的,想来农家生活还是不易。
多说一句,这次是到基地学农,连排老师,军宣队、工宣队都随队下来,只是他们住在学校的老师办公室。
后来还集体去了一次火车站运东西,就是来时下车的那个站,说是搬运水泥。这第一次才知道,一包(袋)水泥有多沉!一小袋水泥,50公斤,俩男生抬着都沉,我和C同学根本就抬不起来(记得那会儿在家买米,只背得动10-15斤大米)。老师一看就说算了,女生不要抬了,帮忙拿上其他的钢筋之类的(回来和C同学说,还好有点钢筋我俩可抬,不然那包水泥还不把咱俩给压垮了!)。那天天还有点小雨,抬着钢筋走回基地。那黄泥巴土路,雨水泡了以后,脚一下去黄泥巴全粘在鞋帮上,几步走下来,鞋帮周围一大圈黄泥巴,沉的哦,提不起脚。歇下来,好容易把鞋帮的黄泥巴弄掉,继续走ing…可没走几步,鞋帮上又是一大圈黄泥巴…
学农后回家给妈妈讲起那黄泥巴路,妈妈说,黄泥巴路,天晴一把刀(干尘很滑),下雨一包糟(全黏在鞋帮上),就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