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的老建筑位置示意

标签:
杂谈往事 |
最近一位前辈在博客中提到上世纪50年代川大附小,涉及到川大的几个老地点。为说明这几个地点,将自己印象中的川大(上世纪60年代)这几个地点标在现今川大新地图上,以便对照查证。
现在川大望江校区是原川大和成都科技大(80年代以前的成都工学院)合并的。没合并之前,两学校校园之间的边界就是那条”文化路“(如今地图左侧的”文华大道“),这条文化路往南可以通到三瓦窑;往北穿过康乐苑沿太平南街通到九眼桥。
老川大校园里的几座标志性建筑(用红、粉圈标出)还在原来位置,只是在新地图中其名称变了:
老图书馆=校史展览馆(现今图书馆是90年代新建的);
化学馆(没变,但已经不是教学楼了,其背后还有座实验楼);
大操场=运动场;
司令台,还在,地图上没标;
幼儿园=四川大学第一幼儿园;幼儿园西边是现在的川大附小;
荷花池=还在,没有标名称;
一教楼,隔着荷花池与图书馆对着的老教学楼,称一教楼(也没标);
物理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其隔着荷花池与化学馆相对;
文史馆-中文系,没标出,但存在,在物理馆南边;
生物楼=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楼),老生物楼(原来的生物系)还在,在文史楼南边,也没标出;
生物楼面朝北,其背后(南)是植物园,植物园南边是生物系农场,其内有大片试验农田和饲养场-若干饲养的动物们;
游泳池=游泳池,试验农场南边就是川大游泳池,还在。小时候夏天游泳时还记得游泳池外墙外就是川大校外,当然都是乱草葱葱。
游泳池西南边就是望江楼小学,原“川大附小”,53年后改为“望江楼小学”,再后(80年代)又改成“川大附小”(搬到校园幼儿园那里了);

再说一下望江楼公园与川大。原来川大校园和公园是紧挨着的,由围墙分隔(新地图上那里已是一条道路)。在物理楼和文史楼之间川大与望江楼公园的围墙那里有个小门,因为川大还有几幢宿舍在公园里,那门是留为住在公园里的川大员工和孩子上班上学与回家所用。70年代曾在那小门附近工地做小工,从早到晚在工地值班,看见白天那小门有人守着收门票,下午晚点无人看门常常就有川大学生、孩子们溜到公园(省了门票)去玩耍。
这围墙后来拆了,川大后退一步,在望江楼公园和川大之间留出并开通一条马路。这是因为川大、工学院俩校合并,文化路那里后划归为校园内道路,九眼桥-三瓦窑之间的那条路就没了。于是市政就在川大和望江楼之间修条道,沿着九眼桥河滨、经过川大的东校门、经过望江楼公园一直通到三瓦窑,故称93(九眼桥-三瓦窑)公路,正如地图右下角那里。注意看河滨游泳池和望小正好与江对面的河心村相对。河心村一直是低洼地,早年锦江一涨水,河心村就淹。不过现在河心村已被修建为高档住宅小区,叫“河滨印象”。
回到附小的原来位置是哪里的问题。
53年川大附小改名为望江楼小学,估计那时候望江楼小学就在游泳池那里了,我家以及邻居家哥姐们50年代(56年)都在那里上学。但53年以前附小究竟在哪个位置,目前不清楚,不过可以猜测或推测。
下面是博友前辈的照片
照片中的两主要建筑物是典型的大屋顶建筑,且就是川大校园里老建筑。70年代以前的川大人估计都很熟悉这地点:化学馆、图书馆远处是大操场、司令台;那两棵大树是司令台背后川大工会院子里和院子外的。
前辈说他们(照片中人)是面对望江楼公园门拍的照片,其背景是川大的一条大路,路右侧是老建筑。根据川大校园地图来看,与望江楼正面而对,那就是说照片中人是朝东的,他们所处的那条路是东西向的,路的东头就是望江楼公园。从地图看川大校内紧邻望江楼公园又是东西方向的(大概哈,成都的马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少),且路右侧旁还有两老建筑的,也只有校园里的经过化学馆和图书馆前的那条路(物理楼和一教楼正面朝北,方位不对)。由此比对照片和望江楼与川大的地理位置,认为这俩建筑就是图书馆和化学馆,化学馆后还有实验楼(如图示)。
根据记忆中印象和地图,大路远处的尖顶就是大操场的司令台(请见地图中司令台位置)。当然这只是我们53年之后的印象了。前辈说那尖顶是附小的校门,这是否意味着53年之前附小是在司令台那里,注意幼儿园就在司令台旁边哦。
最大的可能是,望小之前身川大附小,在53年之前是在大操场幼儿园那里,53年之后才搬迁到游泳池那里,改名为望江楼小学,招生不限于川大员工子女。的确,我们同学来自川大、工院和川大周边人家孩子。
如此,照片和前辈记忆中内容基本可以确定,我们记忆和地图也一致,最后的确定是找到更早的川大附小校友问问川大老附小究竟是不是在53年之前曾经搬迁过。
附:前辈博友 阳新博文
前一篇:家住川大-铮楼(6a)看电影
后一篇:指示牌-川大的老建筑位置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