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设计
(2012-02-21 18:01: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聚沙成塔 |
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在“魔盒游戏”情境中初步感知新知
师:大家喜欢魔术吗?今天我们来玩个魔术,我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数学魔盒。(多媒体显示一个金光闪闪的魔盒)这个魔盒神奇在哪儿呢?你随便说一个数,我把它输入进去,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就会是一个新奇的数。想不想试一试?
(生报数,师随机输入,经过魔盒加工后,果然变成了一个新的数)
师板书如下:
进去的数
2
18
320
(输入320时,部分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说出了答案——330)
师:好像已经有人发现了魔盒的秘密。你怎么知道出来的是330呢?
生:进去的数和出来的数相差10。
生:我补充,应该是出来的数比进去的数多10。
(其他学生点头赞同,师点击鼠标,输出的果然是330。生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神情)
师:不过,刚才我们输入的都是整数,输入小数行不行?
生:行!
师:好,咱们再试几次……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写下去,写得完吗?
生:写不完。
师:那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把进去的数用一个比较简明的方式写出来,能把所有同学想说的数都包含进去,然后再把跟它对应的数也写出来。
(生独立思考,尝试写出。师巡视师挑选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逐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展示生1的作品:进去一个数,出来的数比进去的数大10。
师: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太麻烦了,要写那么多字。
教师展示生2的作品:1190,1200。
师:他是用具体的数来表示,大家觉得这种方式好不好呢?
生:要是别人想的不是这个数呢?这种方法不能代表所有的数。
师:对,用具体的数只能反映一种情况,不能代表所有的数。
教师展示生3的作品:A,B。
师:这里的A和B分别代表什么?
生3:A能代表所有进去的数,B能代表所有出来的数。
师:能表示所有的数,字母作用大。对于这种写法,大家还有什么评价?
生:A和B不合理,不能反映进去的数和出来的数之间相差10的关系。
师:那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
生4:可以用A+10代替B。
师:大家的意思是这样吗?
教师展示生4的写法:A,A+10。
生:对,是这样。
师:怎样来理解A+10这个式子呢?
生4:A表示任意一个进去的数,10是进去的数和出来的数之间相差的数,A+10就表示出来的数。
师:对啊,进去的数在变,出来的数也在变,但是进去的数与出来的数之间相差10的关系是不变的。A+10这个式子就能表示出与A+对应的出来的数,而且还能看出两个数之间相差10的关系。
(师板书:A+,A+10)
师:还能用别的字母表示吗?
生:可以。
师:如果用字母N表示出来的数,那么与它对应的进去的数可以怎样表示?
生:N-10。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字母N表示出来的数,进去的数比它小10,所以用N-10表示进去的数。
师:N-10这个式子不仅表示进去的数,而且也表示出了进去的数与出来的数相差10的关系。
(师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在“编创儿歌”情境中进一步体验新知
1.探索规律
师:大家很了不起,老师送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可以跟着大声读一读。
(多媒体显示:儿歌《数青蛙》情境,生拍手唱儿歌)
生:(齐)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4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师:还能往下编吗?大家一起再编一句。
生:(齐)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要这样编呢?
生1:因为我发现青蛙的只数和嘴的张数是一样的,眼睛的只数是嘴的2倍,腿的条数是眼睛的2倍。
生2:我发现眼睛的只数是青蛙只数的2倍,腿的条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师:哦,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这首儿歌中还有数学规律。好,我们就按这样的规律再编一句。
生:(齐)5只青蛙5张嘴,10只眼睛20条腿。
师:这样的儿歌你们可以说多少句?
生:无数句。
师:这首儿歌我唱了30多年也没有唱完,你们能不能运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只用一句话就能把这首儿歌唱完?
(生独立思考,尝试写出自己的想法)
2.展示交流。
教师同时呈现5种答案,师生集体评议。
(1)A
(2)无数
(3)A
(4)a
(5)y
师: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既简洁又合理?
生:(4)和(5)都合理。
师:对(1)有什么意见?
生:用A、B、C、D表示,看不出它们与青蛙只数之间的关系。
师:你是说这样的写法没有反映出儿歌中的数量关系,所以不太好。写(1)这种方法的同学同意这种观点吗?其实这里的B、C、D分别表示了什么?
生:B表示A,C表示A×2,D表示A×4。
师:对(2)有什么意见?
生:他写的全是“无数”,更看不出他们的数量关系了。
师:第(3)种呢?
生:数量关系搞错了,如果A是2,A+1就等于3,2只青蛙3只眼睛啊。
(生都笑了起来)
师:这提醒我们在用字母表示数时,一定要准确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其实a×2还可以写成更简单的形式。
(多媒体显示: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师:大家试一试把a×4写成简便的形式。
(生试写,师请个别学生板演)
师:现在如果让你来编这首儿歌,你会怎么编?
生: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师:我真为你们感到自豪!把一首唱不完的儿歌,通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结果一句话就可以读完了。你觉得用字母表示数好不好?好在哪儿?
生1:它能够用一个式子就代表出许多具体的式子。
生2:很简单。
师:用字母表示数,形式很简单,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3.介绍“用字母表示数”的发展历程。
师:其实人们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并不像我们这样一堂课这么短暂,而是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在古代埃及的《兰特纸草书》中,就出现用x代表数,这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古老的使用字母的记载。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数,这个功绩要首推法国16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韦达,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有意识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自从韦达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了很多古代的数学问题。在西方他被称为“代数学之父”。
三、在应用中深化理解新知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
(1)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平均每秒飞行v千米,5秒飞行(
(2)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c表示周长,字母S表示面积,a表示边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可以写作(
(3)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到西单站有一些人下车,又有一些人上车,现在车上有乘客(
(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36-X+X。
生2:36-A+B
师:谁写得更合理?
生:生2写的,因为下车的人和上车的人不一定一样多,用A表示下车的人,用B表示上车的人。
师:同一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大家觉得这里的A可能是几??
生:A可能是1,也可能是10、20等等。
师:有没有可能是40?
生:不可能,因为车生原来一共才有36人。
师:看来有时候用字母表示的数是有限制的,它的取值有一定的范围。
2.李明今年x岁,爸爸今年3x+1岁。
(1)3x+1表示(
(2)猜猜李明今年可能几岁。
A.5岁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再次强调:在具体问题中,用字母表示的数的范围往往有一定的限制。
四、课末总结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