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酒业动态 |
2014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这一年的酒行业同样是风云再起,有几大巨头的“惊天大动”,也有许多企业的“风雨不动”,当大家习惯了低价、习惯了行业不景气、习惯了无所作为,习惯了怨天尤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品牌,带着一种洒脱气质,走着自己的路,不在乎外界的议论和纷扰。有些事情,我不说,你可能永远不懂。今天酒说就为您盘点下2014那些你可能看不懂的“怪现象”。
一怪:降价还怕不卖货,古井竟然提价了
今年白酒消费不旺,好多品牌都被迫降价,而古井倒好,不仅不降,反而涨价了;更有人看不懂了,古井不仅涨价了,其涨价的对象还是旗下“超级产品”——古井献礼版和古井5年,二者在整个古井的销售业绩中占比高达70%以上,也是古井全国化的拳头产品。
据悉,价格新政从12月1日执行,其中“献礼版”的经销价(二批价)调整到92元,渠道供货价调整为100元,而“古井5年”的经销价(二批价)调整为136元,渠道供货价上调至150元。
1、现在爆出的价格分别是二批价和渠道供货价,古井意图旨在维护春节期间价格的刚性,常理来说,出厂价也一定会有相应调整,否则涨价会成为“空谈”。我们也将对古井下一步的动作持续关注。
2、其实对古井、甚至对整个徽酒军团来说,超级单品的升级换代始终是个破不了的难题,古井提价,在超级单品鼎盛时布局,还是比较明智的。
二怪:你们都扎堆大众去吧,它非要剑走“高端”
今年,大众酒趋势明显,很多酒企纷纷弯腰,扎堆大众酒,而此时,总有品牌,剑走偏锋,如骑士般,孤独、高艳。9月20日金剑营销和剑南春推出的新品“剑南春•公元779”,众人在记住其独特的瓶体造型的同时,也记住了其“第一轻奢品”的定位和令人咋舌的高价——终端零售价1680元/瓶。很多人惊诧:土豪世界的逻辑我们不懂……在飞天茅台也就1000元买到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勇气支撑金剑营销再推出这样“逆天”高价的产品。
此款产品也是够“猛”的,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可圈可点的地方的确也不少,无论是品质还是设计外包上;至于这些内在元素能否支撑起外在的价格,这就需要市场的检验了。其实,换一种视角,现在大家都在一股脑地扎堆腰部,扎堆大众酒,公元779剑走偏锋也是好的,毕竟白酒的市场这么大,随便一块细分蛋糕都会噎死人的。
三怪:赔钱赚吆喝?电商的世界我们不懂
双十一酒类电商可谓“抢眼”,无论是各种倾销式的低价吸睛,还是两大掌门人的直接对喷,亦或是几大名酒企对电商的集体声讨。然而,无论如何,这个2014年酒类电商的“双十一”都将载入史册。当然,不能否认有些人一直以来都是靠炒作上位的,有些行为也只是背后投资者的一种意图传达。我们听到有些消费者这样说:“管他呢,我是爽了,一个套装“普五+飞天茅台”总共才1111元”;“什么,不真?反正不是我喝!”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名酒企在“双十一”开始前就集体“辟谣”,联合抵制电商的低价倾销行为。站在酒企的角度,电商底价,不仅冲击了企业稳价的努力,而且电商低价倒逼消费行为,还直接影响到终端销售,不发怒才怪;而对电商来说,极尽招数来吸睛,以此吸引资本进入,解决融资困境也无可厚非,出发点不同,评价自然不同。对马云来说,静静数钱到抽筋,这就是平台的魅力。其实,白酒还没学会如何理解电商的“小九九”。
四怪:你是酒界的“小苹果”,蹿升速度一级火
相比较白酒的整体微增长,预调酒成为资本大鳄的新宠,前段时间,上海巴克斯酒业(“RIO(锐澳)”为旗下品牌)更是得到百润股份55.63亿元的高估值。的确,鸡尾酒品类近年来呈现爆发性增长,以锐澳为例,而2013年营业收入同比上升216.75%,2014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4.38%。这个黄金速度令其他品类望尘莫及,也难怪重庆秋糖会预调酒十足“火了”一把。
预调酒火了,如那首人尽皆知的“小苹果”,火遍了大街小巷。然而,预调酒火的背后,我们该看什么?预调酒很年轻也很时尚,其低度化的特征本来就适合年轻消费者的口感,再加上时尚多彩的瓶体造型,自然要火了。此外,成本不高也是关键,这直接决定了其售价,终端零售价20元左右,这对于玩着ipad的数码产品的年轻人很有杀伤力。最后它快消品、广铺货的路子,也值得白酒营销人士学习,时下很火的“爱情公寓”、“奔跑吧,兄弟”等知名电视节目的植入极大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只要效益大,这点投入还是值得的。当然,预调酒显著价值还是作为一种高价的光瓶酒水饮料,玩法很大众,聚焦很分众,品类特色很鲜明,就这样,预调酒火了。
五怪:白酒“挖掘机”哪家强,快到江苏找洋河
如果说洋河的蓝色经典系列牛逼,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心悦诚服地竖起大拇指的,这一点许多川酒老大哥企业也是认同的。然而,临近年底,在很多企业保增长都不容易的情况下,洋河的业绩又一次让人惊喜。根据洋河的三季报数据,营业收入123.05亿元,同比下降5.73%;净利润39.83亿元,同比下降11.45%。相比半年报,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下滑幅度进一步收窄,尤其是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0.3%,这是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来实现单月首次转正,业绩基本面的触底回升,似乎让洋河完成既定“保平争5%”的全年计划变得乐观。黄金十年,洋河迅速崛起跻身百亿已经足够惊艳,但调整期下洋河回复得竟然还是这么快!
蓝色奇迹TMD什么时候能终结呀!小编一直记得NBA上这样一幕,当2007年不可一世的詹姆斯带着骑士在总决赛时遭到马刺4比0横扫时,马刺领袖邓肯说“未来是你们的”;然而当2014年詹姆斯带着热火依然被马刺在总决赛的赛场上干掉时,这句话看来真不爽。
洋河能从调整期复苏得这么快,主要原因是保持了战略上的延续,采取了一些包括强化营销末端、紧抓省内市场等当下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通过“抓小”实现了整体上的“抓大”,而不像其他酒企动作很大,但是效果可能在几年后才会显现。的确,当高速行车中遇到经济情况,可能稍稍转向,利用惯性的飘移就能躲避危险,急刹车可能就会直接掉进沟里。
六怪:狼来了,酒商原来这么吃香!
酒企今年一个普遍的困境就是招商难,反观其他跨界抢食者却往往出现意外惊喜。以云南的凤牌红茶为例,在前段时间与糖烟酒周刊杂志社合办的一场东北地区的精准招商会,针对的群体也是酒水经销商,仅现场就成交了800多万元。当然类似的跨界淘金者还有海参企业、烟草企业等等。
“跨界夺食”为什么会这么火?这种怪现状其实应该值得企业反思:一是产品、感念同质化太严重,酒水经销商没信心;二是酒商深受过去酒企老大哥做派,尝尝其他行业的鲜也是好的;三是,酒水调整期,酒商凭借已有的资源、渠道优势深受其他业外品牌青睐,而酒商也想借机多品类运作,分担风险,增加利润来源。当然,对这一现象,在理解其合理性的同时,酒水企业其实也可以思考,酒水企业能否跨界招商,整合资源?总之,据说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七怪:众酒,白酒也可以这样玩!
“众筹”本来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词汇,没想到嫁接到白酒这个传统的老枝上,偶尔也能开出灿烂的花。那么,小编就带着各位看官扒一扒最近很热闹的“众酒”,典型案例如巨刚众酒、山东济南经销商众筹卖酒等等。前者老巨本来就是业内知名人士,再融入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手段,名人影响力+新商业模式一拍即合,结果24小时就完成1000瓶黄酒的销售;后者经销商众筹卖酒的案例,还是一个股份制的升级版,说白了“自己的亲生孩子都舍得疼”,所以效果也不错。
新东西一定要鼓励,毕竟白酒行业现在还是遭遇一定的困境的,以众筹为例,即使只能是小众,只能赚个零花钱,但不断地探索创新的精神是好的。生活的目的不就是做一些好玩的、又恰好自己愿意玩的事吗?
八怪:酒水O2O莫名其妙地“哑火”了
2014年基本上过去了,回忆成都春季糖酒会最火的话题,莫过于电商O2O了,似乎是逢会必提O2O,当然也有好多人比较反感这种空谈,戏称“蛋扯蛋”。然后就在大家预测唯恐这一话题又将在重庆糖酒会大肆上演的时候,酒水O2O反而哑火了。纵观秋糖会似乎酒水O2O一下变成了小儿科,C2B、互联网思维似乎开始踩在O2O的残躯上大行其道。小编哑然,我读书少,难道O2O就像一阵风,刮过去就没了。
酒水类电商模式一直是处于探索阶段,主流企业也一直持观望的态度。主要原因是前期O2O多停留在概念层面,还没有一种成熟且成功的模式。酒业调整期,对于酒类电商的关注其实还是很多,也有很多勇敢的尝试。当然,当一种模式不以炒作来刷存在感的时候,也许这种模式才会真正落地。
九怪:APEC国宴无白酒
当大家还在怀念APEC蓝的时候,在今年的APEC国宴上,国酒茅台意外地“落选了”。其实,中国一直有用白酒招待外国友人的惯例,而且自从2009年11月第17届APEC峰会将中国苏酒集团“梦之蓝”选作APEC峰会“中国之夜”的宴会专用酒后,水井坊也获得“2012年APEC主要活动唯一指定用酒”的授权,这种惯例行为决定了白酒“有资格”作为中国文化元素的代表上台。也正因为这种“管理”和“资格”,今年APEC上无白酒,还是让很多人感到诧异。
APEC国宴无白酒,这不仅是茅台、五粮液等这些有可能是国宴备选品牌的失意,更是中国白酒的集体性失意。尽管我们不想也不愿意去过分解读,但很明确的一点是白酒贪污腐败的“标签”影响依然还在,行业未来对消费者诚信教育工作依然很重要。
十怪:央视招标,白酒都去哪了?
还记得去年,同样的场景,光剑南春、五粮液、茅台、汾酒这4家酒企就投了17.22亿元给央视新闻报时,可谓“风光无限”。而今年的央视招标会,白酒企业整体“失声”,白酒行业整体投入不到1亿元,甚至白酒行业“老大”茅台压根没有出现在招标现场,人们不禁要问白酒都去哪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标王”企业缘何已经对央视“无人问津”?
央视招标,白酒集体失声,对此,可能合理的解释有很多。政策压力之下,白酒企业集体低调,小编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这是否也是一种沉默的抗议,亦或是施压?白酒行业和企业作为纳税大户,这样被政策牵累是否有点“过头”了,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其实,在这种行业形势下,酒水企业更需要品牌的塑造与传播,需要教育消费者,需要说明白自己,毕竟品牌这个发动引擎始终是持续的,也是企业最值得珍惜和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