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指导报 高二版》2016年11月:新材料作文“在寂静处,活出欢悦”导写及示例

(2016-12-29 12:48:05)
分类: 2016年的文章

 

                                 材料作文“在寂静处,活出欢悦”导写及示例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在人头攒动、火树银花处不必找我。”木心先生如是说。

张爱玲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句话也很令人回味:“不要在喧嚣处歌吟,否则,你的歌声也将成为那喧嚣的一部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

审题时必须注意遵循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三则名言共同指向的是,在寂静处,活出自己的个性,彰显生命的意义,也存在各自的“小异”。第一则木心的名言:寻我,便在灯火阑珊人烟寂静处,强调的是对自我的坚守,对个性的张扬;第二张爱玲的名言:远离尘世喧嚣,宁静致远,强调的是对生命的呵护,要活出生命的欢悦第三川端康成的名言:在无人处,才能唱出自己的旋律,强调的是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走适合自己的路,不能失去自我

立意可依据三则名言含义的各异而呈丰富多彩。可以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佳作展示一:

            坚守自我的美丽

                          黄心迩

木心先生说得好:“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 寻我,便在灯火阑珊人烟寂静处。是啊,在灯火阑珊人烟寂静处,坚守自我的美丽,同样有属于自己的一抹灿烂。

坚守自我的美丽,让你与“清心寡欲,尤善玄言”的玄学之风背道而驰。在你那个年代,一篇《逍遥游》,一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潇洒豪迈不知让多少人为之向往,随之而来的是泛滥兴起的玄学作品。在这样的风气下,是你——王羲之,坚守着自己的文风,不效仿玄学风的自由放任,不憧憬那喧闹的繁华都市,在寂静处,提笔一挥便是一篇朴素自然、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做到了,后之览者有感于你对自我的坚守,这样的坚守也让你在文坛获得了一席之位。

坚守自我的美丽,让你在当今金钱至上、文风奢靡的文坛中独树一帜。你在《素年锦时》中说到,“一个安静的写作者总是孤立的”。也正是如此,你没有效仿这股狂热的青春文学之风,你依然迈着自己的步子走过古镇,走过西藏,停驻在一家又一家不知名的小旅馆,然后安静沉寂地抒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安妮宝贝,你知道你要的不是靠模仿他人的泛滥青春来填充人生,你要的是坚守着最原始的自我。或许也正是你这样的坚守,才能让你在浮躁不安的文坛中脱颖而出。

坚守自我的美丽,让你在如今物欲横流、功利思想弥漫的建筑界内闪耀世界。你大学毕业时谨记导师的教诲,沉寂10年,保持平和的心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为设计高质量的建筑积聚能量。在很多同学一毕业就投身大都市,获得不菲的收入时,你却远离闹市,日复一日地与图案、文字为伴。你-----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在寂静处,坚守自我,丰富自己。而经典建筑作品的相继问世,让西方建筑界的权威人士毫不吝啬地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颁给了你!

杨绛、钱钟书、季羡林等先生,纵世人皆知,文名赫赫亦不过独居于狭小简陋的旧年住所,专注读书著书,唯有如此,方有灵魂的纯净,生命的自由,一样有属于自己的一抹灿烂。

在灯火阑珊人烟寂静处,坚守自我的美丽,同样可以绽放自己独特的芬芳。

点评:

本文以木心的名言开篇,亮出观点“在灯火阑珊人烟寂静处,坚守自我的美丽,同样有属于自己的一抹灿烂”,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主体部分的三个段落,选用“王羲之、安妮宝贝、王澍”这三个古今中外经典事例来阐述观点,同时以标题句领起各段串联全文,不但素材典型,结构清晰,而且行文流畅,能紧扣观点展开论证。结尾与开头呼应,浑然一体。

 

         活出欢悦,活出个性

                     黄莉娟

张爱玲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是的,活出“欢悦来”,便是给予生命以万丈光芒;活出“个性来,便是赋予生命以悠然自得。他们,古有孔子,庄子,……今有周月华,艾起,黄旭华……他们在寂静处怀着最平常的心,过最简单的生活,活出了自己的“欢悦来”,却同样让我们看到了棱角分明,为人敬仰的“个性来”。

传播道义,活出欢悦,活出个性。

孔子一辈子以平和的心境面对生活,不论是物质上的清贫,还是政治上的不得意,他都过得怡然自得,进退从容。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老夫子活出了生命的“欢悦来”,但谁又能说他没有活出自己是“个性来”?他一生游说于列国之间,将道义,将“仁礼”的思想融入了华夏的血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老夫子活出的“个性”千年不朽,让后世景仰。不能不说的还有庄子。楚王派人去请庄子做宰相,但他宁愿做一头在污泥中嬉戏的大乌龟,他纵横天地的洒脱,生命够“欢悦”了吧,而其思想精华树起的“个性”同样屹立不倒。如此看来,没有沙场点兵的风光,我们同样可以凭借我们的思想,塑起更为光辉的“个性”。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既然造物主赋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何不尽其最大的价值,撑起我们最光辉的灵魂,树起不可磨灭的“个性来”?

胸怀大爱,活出欢悦,活出个性。

而今,在偏远的地方,我们看到周月华、艾起夫妇,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让她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他的心里装着她,而她的心里装着整个村庄,她在他的背上,温暖了他的生命,而他托起了她残缺的身躯,点亮了她的路途”,他们胸怀大爱,让生命活出了“欢悦”,也活出了“个性”。还有黄旭华,在惊涛骇浪的时代,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在一穷二白的岁月,他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他们的生命都活出了“欢悦”,活出了“个性”!

谁说我们不可以在静好的时光里赋予生命辉煌的意义?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古今无数人的生命一样能活出“欢悦来”,活出“个性来”!

点评:本文立意独特,富有思想,富有个性。作者把生命的“欢悦”和“个性”升华为精神上的、道德上的辉煌,这种见识非常可贵。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阐述时,“经典素材”与“时事素材”融为一体,“历史岁月”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让文章的内容具有了穿越时空的精彩,从而成就一篇闪耀着历史的光华和具有时代感的好文章。

        

         奏出响亮的生命之歌

                          占惠花      

“不要在喧嚣处歌吟,否则,你的歌声也将成为那喧嚣的一部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这句话耐人寻味。倘若大树效仿小草的娇嫩,便无法实现自己的雄伟;倘若大海效仿溪流的潺湲,便无法实现自己的广阔无垠;倘若明月效仿太阳的炙热,便无法实现自己的清纯皎洁。只有找对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准适合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奏出响亮的生命之歌。

彰显个性,找对适合自己的位置。魏楠他本来可能成为演艺界的大明星,但他不亦步亦趋,走明星路让自己耀眼光芒。因为他知道,剪辑才是真正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于是他退到机房打杂,学剪辑,充分发挥自己几十年的影视、音乐底子,最终因替《三枪拍案惊奇》剪辑出国内前所未有的预告片而名噪当下。不难看出,魏楠坚守着适合自己的,即便在最初时的低薪时期也不曾放弃,获得了成功。

认清自身,找准适合自己的路。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正是这样的人,年届四十的他本有着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可他不愿终日碌碌,不愿与其他人一样平静而平凡的过完一生。于是他选择放弃这种生活,踏上了追求“生活无法预见的美”的路,踏上了寻找自我、寻找个性的路,并最终成功,留下无数经典画作。满地都是六便士,却能抬头看见了月亮的他或许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体味到了选择个性、追求自我的生命之轻所带来的愉悦,因为他走的正是适合自己的路。

孟子周游列国,舍生取义,宣传“五道”最适合他;庄子淡泊名利,齐物忘我,逍遥于天地间最适合他;陶谮采菊东篱下,躬耕陇亩,归隐田居最适合他;……

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耳边萦绕,“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的,要找对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准适合自己的路,只有于杂草丛生处辟蹊径,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才能成为孟子,庄子,陶谮,魏楠,毛姆……

不随世俗、世人趋之若鹜,听从心灵的召唤,找对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准适合自己的路,我们就能在黑暗的天空一角,擦出一道惊艳的闪电;就能在偏僻的寂静处,奏出一曲响亮的生命之歌。

点评:

本文开篇不俗,引述材料后用铺排手法引出论点“只有找对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准适合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奏出响亮的生命之歌”,亮人眼眸。接着作者运用“点面结合”论证的方法铺设议论主体,重点选用“魏楠选择事业不盲从跟风最终让自己成为中国预告片第一人”和“思特里克兰德选择放弃优越生活踏上了寻找自我、寻找个性的路,并最终成功”最后从“面”上加以论证。“点面结合”论证的方法使议论得以深入和拓展,观点得以彰显,而结尾的升华、富有深意的语句,更让文章锦上添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