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连载: 几缕飞云,一湾逝水――乐观豁达的史湘云
(2012-09-14 16:51: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2012年以前的文章 |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的孙侄女。由于她“襁褓之间父母违”,颇受贾母爱怜,时常到贾府里住。她金陵十二钗之一,在诗社中的雅号为“枕霞旧友”,缘贾母提起幼时“枕霞阁”撞破鬓角而起。
史湘云是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塑造的一个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她的婶母待她并不好。因此,她的身世和林黛玉有点相似。但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富有“真、善、美”的豪放女性。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着重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啰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
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为此得罪了黛玉,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
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芦雪庵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芦雪庵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薛宝琴、宝钗、黛玉共战湘云的局面。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最出彩的角色。
这是画,这是诗,是诗情画意化的史湘云。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
2. 史湘云之精彩故事经典细节:
①诗社赛诗: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
②割腥啖膻:湘云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胞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
③湘云醉卧:宴席上史湘云喝醉酒,便在园中山后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扇子落在地下,半被花埋,身边蜂围蝶绕,口中还唧唧嘟嘟说着酒令。湘云乐观豁达,不拘小节,无小女儿扭捏之态,而有须眉开朗豪爽的气质。
3.对接高考思考回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擅长将美丽的景物与人物的精神互相融合,创造出很多美丽的意境,
试举一例加以分析,并阐明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示例:“湘云醉卧”描绘了一幅绘声绘色,有花香,有动有静,有梦境和诗意的少女春睡图。山石僻处,青板石凳上,蜂蝶闹攘,芍药花飞,湘云醉卧其间,梦中“唧唧嘟嘟”地说酒令。如此美丽的意境衬出湘云的浪漫不羁,憨态可掬。美丽的景物使人物更添神色,而人物的精神使景物更具气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