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晓娟
周晓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1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毛虫啃苹果》课后反思

(2014-11-27 13:57:01)
标签:

育儿

       在本次的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我上了中班音乐游戏活动《毛毛虫啃苹果》。活动在现场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听课的老师也给予很多的建议和意见。老师们还对我的公开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根据自己的执教感受,以及老师们对活动的指点和建议,现反思如下:

      一、用自然的话语和孩子一起玩

      在日常教学中,我都很喜欢亲近孩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玩一玩,乐一乐,捕捉孩子们发生的小插曲,用比较有趣的话语去交流和指导。这次在公开课上,自然引发的一些对话和指导语就比较风趣,孩子们喜欢,乐意与我互动。

      二、游戏变化多,主干可以更分明

      在活动中,我自制了PPT,配上了动听适宜的音乐、音效,从听、看、说、唱、做多个角度调动了孩子的活动兴趣,活动游戏性强,变化多,环节紧扣、完整,效果不错。但是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后,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活动的主干不够分明,前面虽然是玩听一听,猜一猜,变一变,唱一唱的小游戏,但音乐游戏的重点《毛毛虫啃苹果》放在活动后半部分,比重上显得少了。也就是说铺垫导入的部分多了,导致活动主干与枝叶不明显。所以下次可以修整枝叶,对活动进行调整。例如一开始就可以单刀直入,提出毛毛虫在啃苹果,是怎么啃的?直接听乐句。然后是完整听歌曲,说说啃了什么苹果?怎么啃的?之后把图谱给孩子,让孩子来对应摆放,学唱歌曲。这两环节结束后,后面都放音乐游戏,让孩子尽情地玩,可以先单纯学毛毛虫爬,再学苹果被啃的动态,最后是毛毛虫啃苹果。

       三、不足之处,继续努力

       本次活动中,幼儿在用身体动作模仿苹果被啃的状态时,有些节奏韵律没有表现出来。歌曲中说唱部分与节奏部分孩子们掌握不好,常常把说唱省略或是跟不上节奏。我想,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让孩子学习节奏部分,时间不够,孩子们还未完全掌握就开始学唱歌曲,导致这一部分的混乱。

       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就是一个有趣生动的素材,我们可以按照幼儿的年龄去改编,抓不同的重难点,让不同年段的孩子都能分享和游戏,乐在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