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的理解
(2015-03-04 00:47:52)
标签:
佛学道德经解读 |
分类: 解读道德经 |
《道德经》第二章第一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李耳此言,乃是《道德经》中颇负哲理的一言,以前我读到此,不禁顿感“道”之深邃。因此,若想有建设性的回答这句话的形象释意,与抽象内涵,我们仍离不开老子那说破嘴的“道”。那么,什么是道呢?这里没必要说,
但可以说的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在道里边,因此我们可以用大化的心胸去阐释(废话多了喔,罪过)。
那么,美与恶,善于不善,在老子看来是否就是一对反义呢?我们可以说,这是表面的看法。若这么解释,(天下人都知道了美何以是美,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恶。都知道了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引
“壮志凌云”兄,也就可以在社会中通行了。
那么,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呢?《鹖冠子。环流》中有一言:美恶相饰,命曰复周;物极必返,命曰环流。这句话,倒是擦着边了。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道法自然,一切皆是道。何谓美,恶与之对也,何谓善,不善与之比也。世人毕竟是“世人”,总在以“眼光”察觉他人
,谁能真正以心察人。因此,老子这句话,是世人看待事物的一种概括。也不乏为一种讽刺!
但其实,底下,老子最想说的是:化合万物自然之道,以心看风起草枯,源源之道,无不美丽!道亦是是也!
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的,就没有美了;都知道善是善的,就没有善了。“恶”
为美的反义,意为不美,由下文“不善”可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就是无所不美,叫
做大美;皆知善之为善,就是无所不善,叫做大善。既然无所不美,也就无所谓美,就
是不美;既然无所不善,也就无所谓善,就是不善。所以大美就是不美,大善就是不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