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窦玉明:未来基金业最大机会

(2013-05-20 13:01:31)
标签:

杂谈

编者按:5月20日媒体消息称,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已提出辞职,或转而投奔中欧基金。富国基金有关人士予以默认,但表示目前窦玉明尚未正式离职,未来富国基金的投研团队仍将保持稳定。该人士认为,窦玉明的辞职与基金业常见的“将帅不和”没有关系,而是源于窦玉明希望追求更高的个人理想,即不再只是担任一名职业经理人,而是要真正的持有一家企业,并通过股权的持有在董事会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此文为窦玉明于今年年初为《陆家嘴》杂志撰写的一篇探讨“未来基金业机会”的文章,文章提到整个中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新的时代即将开始了,基金业正在蓄积“裂变”的力量,未来几年应该是财富管理行业大变局的一个阶段。重读此文,与读者们共同探讨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各类机构如何重新实现自我定位、自我选择与自我突破。

文/窦玉明
来源:陆家嘴杂志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内,国内经济结构持续调整,资本市场依然经历着调整的阵痛,作为这一市场的参与者,我们感同身受。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投资业绩、投资绩效和整体竞争力?基金业如何才能发展得更好?如何才能将财富带进未来,真正为投资人赚钱,持续地赚钱?
最近两年,国内市场走得太过纠结。2011年,资本市场全面冰封,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几乎可以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概括。上证指数全年下跌21.68%,债券基金出现了近7年来的首次集体亏损,167只债券基金平均下跌1.91%,整个市场货币基金是唯一赚钱的品种。
进入2012年,市场开始呈现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局面。根据天相数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尽管今年以来502只股票基金平均下跌-0.4%,但266只债券基金平均上涨7.67%。
目前看来,经济的周期性力量开始反弹,经济活跃度正在提升,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基金业变革的大幕已然拉开。

走出同质化
2013年,对于基金业来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走出同质化的“死胡同”。
目前,各家公司在产品策略上普遍追求大而全,都想成为全产品的提供商,没有一家公司选择单产品线;在投资能力上,各家公司未形成明显的差异化,也没有一家公司能说我的投资比别人做得好;在销售过程中,过度依赖于银行渠道,市场策略高度雷同。而这种同质化竞争的恶果,只能是打价格战,不断地给银行越来越高的管理费分成。最终,公司利润越来越薄,花在培养团队上的资金越来越少,产品越来越平庸,投资者的满意度越来越低。
从国际市场最成功的公司来看,Vanguard是指数基金的第一名,Fidelity是股票基金的第一名,PIMCO是债券基金的第一名,State Street竞争力在于后台营运,Blackrock强于风险管理方案。这几家公司都很有特点,每一家“长得”都不一样,公司文化也不一样,但它们在某个领域做得足够好,拥有足够的议价能力。
从商业模式来看,这些全球最成功的公司,它们的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大平台模式,什么都做,各方面都是全能型的,各方面都很突出,这样的公司没有5000亿以上的规模是很难做到的,这种公司很厉害;第二种是多精品店模式,这样的公司一般有几个成功的品类,每个方向有自己的文化;第三种就是单品类公司,只做股票或者债券,其他都不做,在这一个方向做到全球最大。
从2013年起,产品通道都放开了,如果还像过去那样能发多少发多少,谁都没有这个能力。最终发什么,发多少?必须是考虑差异化的时候了。未来基金业最大的机会,应该也是来自差异化的竞争。

基金变革“在路上”
在过去的一年内,产品创新是基金市场最为响亮的主旋律,跨境ETF、短期理财债基、定期开放债基等创新品种纷至沓来,基金业孕育着“聚变”的力量。也许,未来基金业的创新,更可能是思想的创新、业务形态的创新以及监管的创新,职能型的子公司也有望以多种业务形态呈现。
当前我们越来越深地感觉到,整个中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新的时代即将开始了,基金业正在蓄积“裂变”的力量,未来几年应该是财富管理行业大变局的一个阶段。不仅是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各类机构都需要重新实现自我定位、自我选择与自我突破。
从目前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格局来看,基金在整个资产管理中占比不高,约15%。但我们对基金未来在财富管理中的竞争力持乐观态度。
首先,基金与信托、银行理财等的竞争优势不同,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可能在渠道、品牌有优势,但在投资管理方面,基金公司有更为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投资文化。其次,和其他几类资产管理机构不同,基金所服务的客户也有一些错位竞争。基金和保险实际上是为最基层的老百姓服务的,走的是“经济适用男”路线;而私人银行、信托是为高净值人士服务的,走的是“高帅富”路线。
未来,基金业的发展,还要积极适应社保、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客户的资产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资产外包要求,主动把握利率市场化为固定收益产品带来的投资机会。目前中国的固定收益产品,如果不包括短期理财债基,应该说占比还是非常低的。然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各国基本上都伴随着出现了固定收益基金大发展的阶段。我们判断,2013年以及未来的几年都将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过程,固定收益类基金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此外,基金业的发展还需积极应对互联网和新的技术对行业的冲击。未来基金的销售格局中,能够对银行渠道形成挑战的只有电子商务机构,其他独立第三方机构则很难形成对银行的挑战,基金业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陆家嘴杂志,或加微信号“lujiazuicb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