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5-12-29 07:54:47)
标签:
365 |
分类: 教学资源 |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小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在最常见的语文阅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课内广为流行的讲读(赏读),边读边讲,边讲边读。讲的主体显然是教师;读的主体表面上是学生,但是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即便读,也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的,这样,读的主体本质也成了教师。因为教师在授课之前,是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文本的。这样一来,阅读教学就成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刻意寻找教材中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并通过所谓的引导、启发将此批发给学生的一种活动。学生的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阅读远没有得到落实。另外一种常见的阅读方式,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最常见的,那就是闲读,不带任何预设目的,随兴而起,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读完,也就完了。这种闲读,虽然表面上是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的,它就是一种类似于看看电视、听听音乐的消遣。
阅读学原理告诉我们,阅读是由阅读客体(文本)、阅读主体(阅读者)和阅读本体(读者阅读书本的实践活动)三者组成的。当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不是通过阅读本体而是通过第三者的阅读实践(教师的阅读)来构成这个系统时,这种阅读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如何完成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选择批注式阅读教学作为研究课题,以期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新课程阅读教学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是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0年的教师,这20年,一路风雨一路歌,我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前进,有过迷茫,有过收获,但始终没能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地方法来。直到2013年,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拿出纸笔,开始备课了,我边看教材,边看教参,再结合我自己对课文的一些理解,在我自己的教本上圈圈点点,我思维的火花随着课文在闪耀,随着我批注的结束,我的备课也基本结束,课文的内容,课文的表达方法,自己准备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攻破教学难点等等问题都了然于胸。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的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也像我一样,大胆地提笔,大胆地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写在教材的空白处,这不基本上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了吗?尽管有时学生的批注是错的,但至少能说明,学生在自己读书,在自己理解,而不是我在“灌”他们了……于是,我开始查阅大量的关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书籍和资料,一边学习,一边探索。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市教科所罗世英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在2014级一班开始了研究摸索一种适合于我自己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综述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鲜的阅读的方法。说它传统,是因为早在近千前的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就十分推崇与提倡涵泳式阅读,他说:“学者读书,须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已省察”,把“涵泳”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他在批评读书“贪多务广”者时又指出:“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奔走追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与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相对比,指出了涵泳方能全身心地浸润于语言文字中,领悟到阅读的乐趣。在《诗书之要》中他又指出:“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涵泳”的方式与过程。
说它新鲜,是因为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教师开始将批注式阅读教学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孙立权老师开展的“批注式阅读”课题研究就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而同时,一些教材编写者也开始有意识地为批注式阅读提供舞台。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中“语文百花园五”就体现了编者这一考虑。教材在“拓展与交流”中采用宁宁和丫丫的对话形式,交流了在阅读时怎样做批注的体会,教给了学生眉批和旁批这两种批注方式,并在“指南针”栏目中,讲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平台”中《晏子智说齐景公》一文,也呈现了批注式阅读方式。这些要求和安排,很明显,批注式阅读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肯定。
三、实验课题的界定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文章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注”是指通过圈点、勾划来标明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批”是对有感悟处进行评点,写下自己的主观感受。“批注”的过程,就是潜心涵泳文字的过程。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上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记录自已在阅读时所产生的联想、感悟,对文本内容、形式作评价与赏析,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
策略研究——就是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时机及途径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新的理论观念,形成了较为科学、系统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及操作流程。
本课题研究以教师现行使用教材的教学为根本,以教师的教学创新阅读和学生的学习创新阅读为主要研究内容。我们研究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各种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通过信息的获取、筛选、组合利用,获得自主的意识、方法和能力。让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
四、研究思路
1、研究预期目标
①通过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探索和认识新课程背景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作用、方法等。
②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及操作流程。
③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研究内容
①新课程背景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②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操作流程。比如:如何对学生进行批注阅读的指导,如何在课堂40分钟教学中开展好批注式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批注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等等。
③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延伸及管理。
4、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总结法等科研方法,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及反思,不断总结和修正行动及目标,以期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环境下的有效的阅读方法。
五、研究实施
(一)本课题预计一年完成。2014年9月——2015年9月。
1、准备阶段:2014年7月至2014年8月
①文献研究:了解批注式阅读的一般方法、要求、历史源流、前人成果,汲取当前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优秀成果。
②确定研究人员,统一思想,制订研究计划和课题实施章程。
③探讨批注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操作流程,以获得初步的材料。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
①参与实验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②定期举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公开教学。
③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反思行动,交流看法,总结经验。
3、结题阶段
2015年9月,完成结题报告,形成成果。
(二)人员分工
郭英 |
课题总体设计、组织实施、资料收集、撰写报告 |
绿盛南湖学校 |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
张利 |
成果的推广、学习交流活动的组织协调 |
绿盛南湖学校 |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
刘艳 |
在教学中实施研究,负责第一手资料的收集 |
绿盛南湖校区 |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
本文执笔:郭英
二0一四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