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案(郭英)
(2015-12-28 13:08:28)
标签:
群文阅读案例 |
分类: 教学设计 |
课外阅读
——如何阅读儿童生活类文章
自贡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教学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儿童生活类文章的群文阅读,知道一些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学习一些描写儿童的方法,从自我的角度去理解儿童的情感,从而深刻领悟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素质。
学生人性化阅读分析:
学生阅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阅读素质,包括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能力、阅读品位等内容,比单纯的阅读能力含义更丰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自然比单纯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有意义。可是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具有较高的阅读素质。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随时需要家长、老师的及时指导!平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议题的提炼过程:
1.学生们在阅读方面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他们喜欢各种类型和各种风格的作品。但无论是哪种作品,只要是对儿童现实生存状况的关心的作品,就能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喜欢阅读那一些写他们身边熟悉的生活的,具有亲和力的,反映孩子们心灵和情感,能细致入微地了解和表现孩子们的世界的作品。
2.基于以上思考,选择了这一组表现儿童生活的文章,意在引领学生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质。
选文及组文的思考:
《只拣儿童多处行》、《种子》、《钓鱼》、《爷爷的芦笛》、《红玫瑰》、《小铁球》这些课文都是反映儿童生活,表现了儿童的特点,表达了儿童的思想,抒发了儿童的情感。学生阅读此类文章,可学习一些描写儿童的方法,从自我的角度去理解儿童的情感,从而深刻领悟文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指导阅读儿童生活类文章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阅读素质。
教学重难点:
阅读方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种子》、《钓鱼》、《爷爷的芦笛》、《红玫瑰》、《小铁球》;
2.教师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回忆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过的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种子》、《钓鱼》、《爷爷的芦笛》,思考:课文表现了儿童的哪些特点或品质,你有什么收获?(写法上的,文章主题方面的等)
二、会读
1.
该怎样默读,才是高效率的默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2.
在哪些地方勾画、批注?
①自己有感悟的地方;②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③……
3.描写儿童生活的文章,都是写儿童,你会在哪些地方有感悟?
①表现儿童性格特点的关键地方,如:语言、神态……
②在写得美的地方有感悟,如:好词佳句、比喻、拟人……
4.想做批注时:要注意些什么,才更美观实用?
①合理安排书的空挡位置。
②只写关键词,尽量写得小巧而美观。
③ 用铅笔更利于修改……
5.试一试:利用刚才学到的阅读方法,再一次地阅读《红玫瑰》、《小铁球》两篇文章。
①要经历一个真真切切的默读过程。
②一边默读,一边修正或补充自己的批注
三、读懂
1.利用刚才学习到的方法,独立阅读《红玫瑰》、《小铁球》,完成表格
课文 |
主要人物 |
主要特点 |
《红玫瑰》 |
|
|
《小铁球》 |
|
|
共同的写法: |
2.汇报自己的阅读结果(全班评正表格)
课文 |
主要人物 |
主要特点 |
《红玫瑰》 |
小姑娘丹丹 |
善良、纯洁 |
《小铁球》 |
山里孩子小铁球 |
勇敢、知识丰富…… |
共同的写法: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来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特点。 |
四、赏读
来!向你的学友读读你心生感动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激励
多读有益的课外书,你一定会是一个充满“语文味儿”的孩子,这样,有益于你的一生。
板书设计:
——如何阅读儿童生活类文章
会读
教学思考和感悟:
一个迷茫的敲门人
——记我上《课外阅读指导课》
一、3月9日,得知一周后要上一堂所谓的展示课,闲暇之余,开始构思……
二、3月11日,时间渐渐逼近,算算进度,该上《走进丽江》,按常规,就到丽江走一走嘛……
三、3月12日,不情不愿地阅读教参,构思着《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总觉得“不爽”。
四、3月13日,突然间,狠下决心——抛弃原来的想法,勇敢地去敲敲另一道大门……夜深了,床上的我思维异常地清醒,构思着如何上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好像真的该实现我的夙愿了……一堂课的模子基本成型。
五、3月14日——昨晚整夜难眠,双眼一直在跳,似乎在抗议昨晚对它们的“蹂躏”。朋友相邀到乡下踏青,却不敢开车了,为自己找了个理由,搪塞一下,才搭上了顺风车,到了乡下……
六、3.15日,尽管是星期天,六点过,我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似乎有一股劲要爆发似的……翻身起床,胡乱地洗了脸,开着“小迈”,来到了学校。昨天值班的保安悠闲地在校门口踱着方步,在晨练哟……
七、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开始制作PPT,查阅《课标》、翻阅资料……不亦乐乎……一直到11点过,肚子在抗议,这才罢休,看着成品课件,倒有几分欣喜。
八、3月17日,在年级组内进行了集体备课,在四1班进行了试讲,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如意,自己分析原因,是移位教学,学情分析不到位造成的。(错!)
九、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开始上课!
十、3月19日,与试讲同样的效果,冷场、死沉……心情似铅般沉重……
理想非常丰满,现实非常骨感……,一个迷茫的敲门人,“门”没敲开,自己先摔一跤。前面的路似乎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