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辩论赛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2012-12-20 14:31:40)
标签:

大学生

就业

压力

城市

教育

分类: 深深生活

2011年冬于大学生记者团。

 

我方观点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大学生成才

定义所谓成才,指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综合一切有利与不利的因素,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个人价值的才能,创造社会财富。

成才既需要智力因素,如各种认知能力,也需要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意志、个性等。成才的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互相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既有客观环境刺激的原因,同时也是主观上个体认知评价的结果,此外,它还涉及到个体的社会环境,如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

 

就业压力的形势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同时,不断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就像一张大网笼罩在大学毕业生的心头。高校毕业生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数量越来越庞大,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恐慌。

理由

1.就业压力大影响了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阻止了他们才华的最佳发挥

——大学生当保姆

这是《华西都市报》上的一则新闻:近期34 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女大学生组成保姆团,将抵达北京西站。由四川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保姆团到北京提供家政服务还是首次。一名网友在网上发帖表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还是一种稀缺的资源,高校培养的人才理应在更需要他们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学生进入家庭当保姆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大学生当保姆,不论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个行业,还是准备将此作为一个跳板,都说明了人才的贬值。试想,为什么这些大学生不从事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呢?还不是迫于当前的就业压力么?就业压力大使大学生做保姆,导致人才的贬值,显然是不利于他们成才的。

——零工资就业

这是《西安晚报》上的一则新闻:从西安某财经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的王红,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半年来在招聘会上屡屡碰壁。实在找不到合适工作,我只好托关系,找到大三实习单位带我的老师,以实习的名义进单位工作一年,王红说,她为此也开出了极低的条件:不要一分钱报酬,也不签订合同和缴纳保险,只是想积攒一些工作经验,这样有工作验之后,找工作就会顺利很多。王红说,现在像她这样曲线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并不在少数。记者看到,今年人民网公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显示,面对今年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势,毕业生对薪资要求一降再降。在有12600 余人参与的网上调查中,表示愿意零工资就业的已占0.8% 左右。

 

2.当就业压力超过他们的承受范围外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最近比较“郁闷”

郁闷!这个词成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子们的口头禅。他们的郁闷来自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心理学家弗瑞德·史丹伯瑞说:压力将引发许多疾病,诸如,癌症、关节炎、心脏和呼吸器官的疾病,偏头痛 、敏感症,以及其他心理和生理上的官能障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增多,患抑郁症的学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某学校生理治疗数据显示:患者中临近毕业大学生竟占60%左右,不少学生只知道上课学习,不注重培养能力,很难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他们应该朝气蓬勃,应该激昂向上,然而,现在许多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却极端自私,精神萎靡,看破红尘。这样的状态恐怕离成才是越来越远了吧。

 

——就业压力击倒女学生。

这是来自《都市女报》的一则新闻:家在济南的小马本在西安一所大学读研三,因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现已休学在家。她患病的原因是就业屡次遭挫。去年月,小马进入一家研究所实习,没过几天,她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被辞退。此后几个月,她做过多份工作,但每份工作都只做了半个月左右。起初,小马还只是心情焦躁、烦闷,慢慢就进入了一种几乎所有事情都无能为力的状态。最严重的时候,我变得非常迟钝,连正常说句话都不容易,完全陷入了交流障碍,跟谁都不愿意说话。就业压力大导致女大学生交流困难,一蹶不振,何谈成才?

 

——哪里可以平稳着路

一些学生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学校着。学校的教学和生活资源毕竟有限,有些师生不免抱怨校漂族妨碍了他们,比如自习时间里教室人满为患,有些选修热门课的本校学生占不到座位。另外,校漂族鱼龙混杂,对学校的管理和治安也是一个考验。前不久某校抓获了一对大学偷盗的情侣,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但想走捷径赚钱,经常混迹在校园里偷盗手机、电子词典和笔记本电脑。这些迫于就业压力大的形势,而长期游荡在学校,一方面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青春,另一名还动了偷盗等邪念,这样的大学生哪里谈得上是人才?

 

 

 

——为了就业不择手段

由于目前强大的竞争压力,导致了大学生对社会的一些畸形认识,并导致个人追求的畸形,傍富、奢侈等现象的出现。五花八门、前所未有的就业手段出现在了“80大学生中。求职招聘中的奇怪现象也纷纷被披露:某女大学生在多次求职不成的情况下以媚人的低胸衣吸引企业的注意力;某地人才市场上出现企业要求女毕业生应聘必须搭配一名优秀男生的拉郎配等等。就业压力大导致大学生丢弃道德标准,扭曲自我形象,试问,这可以称作人才吗?

 

 

 

 

 

 

 

 

 

对方观点

1.变压力为动力。

2.全面发展。

3.众所周知,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结构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业岗位的减少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是大规模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反映。从长远来看,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高速、持续、稳定的发展,而大学生就业集中在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集约型产业,暂时的就业压力大并不能掩盖经济结构调整对他们未来发展和成才的巨大益处。

4.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大学生普遍难以找到高薪且清闲的工作,那么就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以求在较少的个人生活空间内、用较少的经济成本,来换取更好的生活质量。换句通俗的话讲,就是在过日子方面,迫于手头紧,而要学会少花钱、多买东西。例如有人开始在网上晒生活支出,以显示自己可以用很少的钱过上很充实的生活。

——a.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b.傍富。

5.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就必须要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缩短上岗之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时间,甚至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培养或寻找这种实践机会,而不仅仅拘泥于书本。

6.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追求着比别人更精深的学术能力,也就是走上了考研、读博、出国的道路,这对于他们而言当然是在学术能力上更进一步的提升。
——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的学习广博但不精深。证书拿了一大堆,什么都学了个皮毛,但仔细问起来,哪一个都不精深。这是对于大学生成长可能不利的地方。

对方——没有必要人人都去搞研究,也没有必要人人都需要精深。社会上也需要大批的这种“通才”。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学会承受压力的能力。有压力不是坏事,有压力且发现问题更不是坏事。当然,出现意外,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局。但是,那可能是由于周围人对于当事人的关心不够、帮助不够等等,怎么能都怪压力呢?那岂不是因噎废食吗?

 

没有今天这场精彩的辩论赛的压力对方3辩能够有今天这样突出的表现吗?

 

反驳!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些固然都是历史事实,然而,以周文王、孔子、屈原等人之才,难道不被拘禁、不遭厄运、不被放逐、不双目失明……,就不能演《周易》、作《春秋》,赋《离骚》么?到了现代,在顺境中成才并卓有贡献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的成功可能源于兴趣,可能基于对改善人类环境的热忱……,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被动和无奈。我们不能因为逆境和压力含有积极的因素而忽视乃至漠视其消极的一面。在文化昌明,科技发达,社会民主的今天,成大器者未必都要备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之磨难,良好的成才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只会让他们更早出成果,出更多的成果。

 

2.贝多芬的例子

A.首先说,压力并不等于就业压力。

B.总所周知,贝多芬的大部分优秀作品是在他耳聋以后才创作出来的,那时候他没有了外界压力,而有一颗更加纯净的与音乐交流的心,才创作出那么多绝世华章。试想,如果贝多芬没有失聪,他能够摒除杂念,创作出那么多音乐财富吗?可见,压力大不利于造就成才。

C.莫扎特也是一位音乐巨匠,但他的家境却与贝多芬截然不同。他并没有承受那么多的压力。莫扎特的几代祖宗都会音乐,从小就受音乐的熏陶,并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在很小时创作了一些简单的小曲,经常登台演出,是一位音乐神童。而且他在创作之路上一直很努力,留下了众多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开启了人类交响乐新的篇章。我们再来试想一下,如果莫扎特出生在一个连音阶都不会,一件乐器也没有的愚昧家族,也许在音乐巨匠的名册上,我们将找不到他的名字,历史上也会少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曲。 

 

 

3.按照对方辩友的理论,就业压力大有利于大学生成才,那么政府就不该插手现在就业市场咯?众所周知,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贷款担保、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毕业生流动限制性政策的消除;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单位的

优惠举措等等。那么,对方辩友就是说政府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了?政府这一系列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都阻碍了大学生的成才咯?

 

4.因为学生都急着毕业找工作,所以毕业论文的质量越来越差。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更有的同学原文不改就交上来。答辩的时候一问三不知。老师们则是睁只眼闭只眼就业压力这么大,我们只能理解就业压力大导致敷衍。。

 

5.很多一线的大城市存在极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很多大学生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就业,这有利于大学生成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