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方舟子专栏 |
我注意到在我对《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做了一番批评之后,有人将它转到中国科大的BBS,引发新一轮对我的谩骂,“野鹤”还在那里找到了不少知音。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人对朱院士的谈话觉得难以置信:
我怎么觉得象是别人杜撰出来的?中间关于“地心说”“日新说”的说法显然象是一个业余科学家的口气,呵呵……
那篇对话当然不是杜撰的,而且还经过朱院士本人的审阅才刊出的。他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最近在北京香山将召开一个“多学科的认知科学研究”的研讨会,朱院士将出席做一个题为《佛教文化中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问题》的学术报告。我们来看看朱院士的简历,看看他所受的学术训练和从事的学术研究,还真看不出他有什么学术资格去做有关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学术报告:朱清时1946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63年9月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68年12月毕业分配到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工作,先后当过工人和计划员。1974年12月调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从此开始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84年8月,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开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创建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1996年8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98年4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1998年6月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莫非跑了一趟西藏,见了几名活佛,囫囵吞枣看了几篇国外的论文,就算是研究过“佛教文化中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问题”了?朱院士要搞迷信,是他的自由,但是请不要打着科学的 招牌,以科学家、科学院院士、大学校长的身份来搞。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第九条:“积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破除迷信,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而朱清时身为院士,不仅不破除迷信,反而宣扬迷信(例如声称活佛可以从石头和花的气味中吸取营养),不仅不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反而宣扬伪科学(例如声称佛教的地心说未必错误、哥白尼的日心说未必正确;佛教的修炼是科学,超越了现代科学),显然违反了这条准则。特向中国科学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举报。
这种有了一点学术地位就忘乎所以要搞伪科学的,当然不是新现象,以前有力学的院士要搞“人体科学”,现在又有了物理化学的院士要搞“佛教认知科学”,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子。不过大环境毕竟变了。1980年代我在中国科大读书时,正是“人体科学”风靡之时,科大师生中也有许多人热衷于此,还曾经在科大举办过全国特异功能研究大会,请了全国各地的江湖骗子到那里表演。不过我可从来没有听过当时的校长、副校长有支持伪科学的言论。如果连基本的科学素质都不具备,当什么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
2003.9.1.
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宣扬迷信、伪科学言论
(摘自《从藏传佛教到认知科学的崭新链接——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
一次就在山洞里面修炼几个月。吃这些东西,还是修行的第一阶段。到后来就连这些东西都不吃了。吃石头磨成的粉,闻周围野花的气味,就能够吸收营养。
心理过程是怎样的呢?开始是想象四肢慢慢地融化了,鼻孔像吸气机一样吸进去一口气,呼气时须感到有两股热气往里冲,每一呼气就冲一下,这样就越来越热,后来就觉得身体内就像一个管子一样,上面是个“唵嘛呢叭咪哞”的“哞”字,下面是个“唵”字,两个就逐渐靠拢结合到一起,这个时候,就觉得整个身体非常的热。我又追问,是否可以用现代仪器观测到这种效应,他说这毫无问题,不光是仪器,肉眼也都能观测。他告诉我芒南有一个庙子,那个庙的传统是,每年一次在最冷的时候,全庙的僧人,坐在雪地里头,练这个拙火。他们坐的那个地方,你可以看见雪水化了流走。还有人故意把毛毯在冰水里浸湿后披在僧人的身上,过一个钟头以后,便可以看见毛毯冒烟,水份在蒸发,一会儿就烘干了。就这么厉害!这件事情在哈佛的科学家写的书里面也有记载。他们告诉我,如果我要亲自去观察的话,他们会为我提供帮助。
佛教的这种修炼其实是两千多年来人类做的一种实验:心理的活动产生了生理上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在过去的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和心理学都无从解释。两千多年来,他们都反复地实践、验证过了,所以,这是科学。因为科学说到底就是通过可以重复的试验发现真理。科学并不一定就等于一个理论,很多科学上的理论往往都是短命的,过一段时间就作废。但是这种发现的实践真理是永存的,只是看你怎么解释而已。举个例子来说,我这次的西藏之行,发现藏传佛教也有天文学,他们也观测天上各种日月星辰的运行,而且观测得很准。他们的理论解释显然与托勒玫一样,他们等于托勒玫那个时代的宇宙观。他们也能解释所有的观测事实。现在,我们继承了哥白尼的观点,到底谁对,其实不一定。如果从宇宙整体来说,大家都在运动,并不是围绕太阳这个中心在运动。也可能没有中心,也可能任何地方都可以做中心。所以藏传佛教的这种心理学的训练可以和天文学类比。现在人类对于自身心理、生理活动的认识还处于托勒玫时代和藏传佛教早期的概念,还有待像哥白尼这样的人物,把藏传佛教心理和生理的转变能够解释得更清楚。
现在,科学发展到这一步,开始要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类似于中国早期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当然,我们要承认当时的“天人合一”,是一种很原始的初步思想。现在的“天人合一”,都已螺旋似地上升了很大一个高度。
藏传佛教的这种修行,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把主、客观分开,他走了完全不同的路,走了两千多年,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就是如何通过心理活动的变化来产生生理上的重大变化。现在的实验事实证明,确实能产生生理上的重大变化。当然这要区别于我们国家过去有些人所谓的特异功能,他这种变化是像身体发热啦等。还有当他非常入定之后,神经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所以可能感知到许多一般人感知不到的东西,说不定可以预感或者赁直觉预测到一些什么东西,这种是不能排除在外的。
当初我们把佛教当作迷信是因为我们还不认识它,现在我们才知道心智科学有多么重要,原来佛教已经研究两千年了,只是它没有用科学的术语而已。还有呢,它有好多理论解释(从今天看来)是错误的。这就像天文观察一样,以前托勒玫的天文学,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以及西藏古天文学的解释,实质上它们的观测都是一样的,只是理论的解释不一样而已。对不对也很难说。现在我们接受的是哥白尼的解释,对不对以后再说。现在诞生了一门新科学,叫认知科学,或者叫心智科学。它不是过去的自然科学,也不是过去的社会科学,而是一门新的科学。过去是没有多少人研究它,就像过去人们都觉得,力气再大的人也不能把自己提起来,我们自己也不可能认识自己的心智是什么,更不可能改造我们的心智了。所以很多人把这个领域忽略了。总以为我们的心是上帝创造的,先天赋予的。现在才把它当成一种客体去研究,研究他的规律。二十年后(这门科学只有二十年历史),大家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藏传佛教或者整个佛教就在研究这个东西。如果我们把佛教的迷信成份,不把求神拜佛当作获取个人好处的“捷径”的话,那么藏传佛教的许多修炼方法实际上就是心智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实验,而且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接受这个观点,现代心智科学或认知科学就会马上出现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
(XYS20030902)◇◇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