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感动、行动 &n
(2016-09-03 10:50:54)
2016年7月中旬,正在邓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参加班主任培训的我,接到了教委师训科让我去济源参加教育干部及教师培训班的通知,当我得知全市只有100名领导和教师参加此次培训,我激动的心啊如大海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庆幸自己能够参加济源学习。8月1号,当我就要踏上通向济源的列车前,手机突然响起,我一看是四弟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三婶不行了,让我迅速回家帮助处理后事。我只好先请假,然后返回了家乡。8月2号晚上10点40,我坐上了开往济源的列车,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在8月3号的凌晨4点多到达济源美诗精品酒店。上午,聆听余国良老师在济源宏宇大酒店作了题为《探索教育之根,寻找幸福之源》的专题讲座,我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旅途的劳顿,睡意全无。接下来,各位专家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报告,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我曾经参加过很多次的省级培训,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济源培训之行,对我来说,是一场盛大的精神大餐。专家们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故事,让我的眼里多次噙满了泪水。盛金花校长的母爱情怀、开拓创新的仪式教育理念;陈宏亮老师的袒露真情、津津乐道的习惯养成教育;余国良专家的激情四射、幽默风趣,机智善变,大爱无边;郑立平老师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无不令我折服。感动于申淑敏老师讲自己的故事、慧眼识才、做幸福的班主任;感动于崔小英老师的清纯自信、诗人气质、浪漫情怀;感动于张洪艳老师的淳朴真情、家校联系;感慨于王洪顺专家的校园管理创新发明,让很多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一个个点子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更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尊重的老大哥程局长没落下一场报告,每场都聚精会神的听讲,认真的记录。他在每一场专家报告后精妙绝伦、恰如其分、如诗如歌、行云流水般的点评,既接地气又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给了我莫大的启迪和动力。还有其他与会领导老师孜孜不倦、求贤若渴的学习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学习期间,我忍着由于水土不服而引起胃痛的折磨,坚持了下来,没落下一节报告。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我奋然前行。可以说,济源之行,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听课,而是在看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话剧。现就看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
1.幽默、风趣、多才多艺是一个教师是否受到欢迎的分水岭。
幽默的课堂才是灵动的,幽默的教师是有趣的,有趣的课堂,必然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儿,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余国良老师精力充沛、激情四射,谈吐文雅但不失幽默,他把一条条学生反感的校规校纪编成了一首首小诗,孩子们朗朗上口,兴致盎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矫正了自身存在的不足,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申淑敏老师到上海枫泾中学上的第一节课,孩子们极不配合她,为了缓和局面,她边打拍子边唱歌,后来又载歌载舞,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给了孩子们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他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教学是一门艺术,应有丰富而鲜活的语言,风吹草低的肢体动作,巧妙贴切的生活案例,热切的情感流露,绝非是苦口婆心的,唠唠叨叨的,僵硬呆板的面目表情,干瘪冰凉的思想,瘦弱纤细的知识。
2.学历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力。
一个没有高学历的余国良,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高中毕业的申淑敏教师,从一个民办教师成长为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中师毕业的张斌利,成长为唐山市中国细节教育第一人。打造了积极教育使者团队,在全国作巡回报告,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好评。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只要自信,只要用心,每一个教师都有成为教育家的潜质。有大爱、有境界,是成为教育家的前提;有才华、有思考是成为教育家的基础;能坚持、耐得住寂寞,才能走上教育家之路。教育家,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再往前走,就是教育家。
3.追求卓越,拒绝平庸。
上帝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是在他最宝贵的时间重复而麻木地做着一件无聊的工作。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活出精彩的自己。对于一个平庸的教师来说,他越敬业,对学生的伤害越大。学生整日疲于应付无休止的作业、考试,何谈学习的兴趣、成长的快乐。孩子的天性被过早地扼杀了,谁之错?所以改变自己就是推动教育,精彩自己就是传播幸福。
4.怎样师法名师?
名师是一座碑,名师是一面旗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名师,但又觉得名师高不可攀。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学习名师、走近名师呢?研究表明,尽管每个名师的教学方法和个性不同,但是他们都具有一下共同的特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崇高的教育理想;(2)高尚的师德修养;(3)厚重的文化底蕴;(4)勤奋的学习态度;(5)可贵的探索精神;(6)独特的教学个性。名师的最大的特点是,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蕴藏一个师者对教育的启迪思考和真理,演绎了一场艺术性很强的报告,稀释了教育讲座的艰涩和枯燥。他们必然是一个思想者,是一个有心人。他们一定善于发现,归纳整理工作生活中的教育现象。提炼出人人懂得而不易总结的经验,并上升为普世的价值,普通的道理,让人顿悟人生的哲理。
5.教育需要什么?
(1)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的底色,爱是教育的源泉,慧爱才能为教育增色。没有爱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种下爱的种子,就会结出爱的果实。(2)教育需要智慧。教师的机智是为师者最大的智慧,只有预设的教学不是最优秀的课堂,教育需要生成,敏捷而巧妙地应对教育突发事件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王牌素质,而教育的魅力在于:教育,不是一汪清水,而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好的书是生活教育的最高智慧,蕴藏在平时的生活中,生活即教育。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绽放出光芒。(3)教育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激情四射的精神。失败了,不可怕,大不了从头再来。朝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激情工作,就一定能够创造辉煌。
教师面对的学生很多,这些学生当中能成功的毕竟只会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将是默默无闻,只是这个社会中的普通一员。虽然教师非常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个个都能成才、人人都会成功,但不管教师承认不承认,事实就摆在那里。所以,教师要认清楚现状,对学生的期望应该是先成长,再成功。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行为习惯良好的人、一个不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把常规工作做好,不要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教师要尽自己所能,营造良好的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不好的苗头并帮助学生改正,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成才必先成人,人才奠基于健全的人格;只有出色的智能与健全的人格完美结合,才能造就出有用的人才。
一次全国中职现场会在浙江衢州市技工学校召开,正好校长的手机坏了,给了余国良向领导汇报的机会。汇报的好,领导让他发言,就这一次发言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成就了他的成功。发言发的好,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和与会人员的喝彩。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是他多年知识的积累,是对教育的付出和爱换来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当机会来临时,关键是看自己能否审时度势地抓住机遇,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常言道:狭路相逢勇者胜,害怕失败,就等于拒绝成功。所以,教师平时应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锤炼,培养自己的胆识和勇气,这样发展和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