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塘沽九幼 杨苹  浅谈幼儿手指游戏在过渡环节的作用

(2012-06-26 21:47:54)
标签:

杂谈

分类: 第一组

                      浅谈幼儿手指游戏在过渡环节的作用

                                          塘沽九幼  杨苹

      摘要: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衔接部分。它是闲散、非正式的,又是不失活泼的。幼儿需要的过渡环节就是营造一种低密度、低结构、低控制,宽松、自主有序的氛围。只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有一个释放能量的空间,从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并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手指游戏来进行过度环节的转换,发挥手指游戏在过渡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手指游戏有效地减少了教师对幼儿的控制,又让幼儿学会了自我管理,它对教师组织过渡环节也起到了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值得教师推广的游戏之一。

关键词:手指游戏  过渡环节  促进  转换

游戏做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活动,它让幼儿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能让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发展。手指游戏作为游戏形式的一种,简单易学又有趣实用。将手指作为主要的游戏材料,再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就成了幼儿最喜爱、最易接受的活动方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衔接部分。它是闲散、非正式的,又是不失活泼的。幼儿需要的过渡环节就是营造一种低密度、低结构、低控制,宽松、自主有序的氛围。只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有一个释放能量的空间,从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并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在过渡环节中,为了减少孩子的等待时间,教师经常会投放一些简单易收放的小玩具,也经常随机组织一些自由松散的活动,以改变教师控制过多的现象。但在进一步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的含义之后,我反思了过渡环节的活动内容,认识到日复一日的重复势必失去很多让每个幼儿主动发展的机会。为改进过渡环节的组织方式,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尝试利用手指游戏来进行过度环节的转换,发挥手指游戏在过渡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一 、手指游戏能减少教师对幼儿的消极控制

    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太深,有些教师对过渡环节不够重视,只是为了过渡而过渡。把过渡环节看作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认为它不是“正规”的活动课,它的作用只是为下了个活动做铺垫,而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对其不够重视,于是出现过度环节整齐划一,时间浪费明显,过渡环节中,老师完全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有时不得不歇斯底里地吼一嗓子,完全没有了平时的从容。而孩子呢?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老师还是孩子都处于被动状态。不用说,这样的教育一样是不成功的。

教师如果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幼儿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可使幼儿情绪压抑,丧失自信心和兴趣,还可使幼儿产生心理上的疲劳。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手指游戏来转移幼儿注意力。当孩子们听到熟悉的儿歌,便会动起灵活的手指不由自主的和老师做起游戏来。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不用再大声组织幼儿去做什么,幼儿会自然的被手指游戏吸引回到老师的预设活动中。这种方式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有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 手指游戏有利于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5岁前是幼儿秩序感形成的关键时间,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过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的秩序习惯。在大多数的过渡环节中,我们常常看到的多是教师的催促和过度干预,幼儿在老师控制之下缺乏自由自主。教师对幼儿过多的干预抑制了幼儿的发展。这种不顾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的做法,是对幼儿主体性的不尊重。那么内容多样、生动活泼的手指游戏在这个时候就是幼儿自由宣泄情绪和表达意愿的工具。手指游戏大多短小精悍,又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正好适合过渡环节时间短而散的特点。这种细致入微的环节转换加快了幼儿的心理适应。幼儿只有对即将进行的活动环节心中有数,才能减少焦虑,在大脑中建立起新旧经验的有效联系,使自我管理成为可能。也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冲突、解决矛盾的机会,还可以使幼儿从中了解其他同伴、调节自己行为,积累自我管理的经验、调节自我行为,当幼儿具有参加小组活动的自我管理经验以后其活动的规模、范围会逐渐扩大,管理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让幼儿自己组织小朋友做手指游戏既发挥了幼儿主体性,又增进了同伴间的交往。例如:在餐前短短几分钟的过渡环节中,我就让小朋友来轮流组织大家做手指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及时的介入指导带领大家做游戏的小朋友,象声音要洪亮、手部动作到位、同时要关注到个别不会做的小朋友。渐渐的孩子们学会了象老师一样带领小朋友做手指游戏。没有了老师的控制孩子们快乐,有序。在进餐前有的幼儿在洗完手后还是东摸西摸的,有了手指游戏的陪伴孩子们的小手变得更加快乐和讲卫生了。

     二、手指游戏促进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还广泛地与家长、同伴及社会上的其他人发生互动。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在过渡环节中,总有一些幼儿由于个性、心情等因素不爱讲话,不配合老师的活动。对于老师组织的活动表现得毫无兴趣。给老师的组织活动增加了难度。此时,如果利用一个幼儿熟悉又感兴趣的手指游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幼儿兴趣就比较有效。

    有趣的儿歌和好玩的手指动作,可以让幼儿产生熟悉感,拉近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的情感变得亲近。幼儿的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在过渡环节中教师利用手指游戏来与幼儿互动,是教师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传统的催促和约束在师幼间融洽的和谐氛围中变得生动起来。

    三、手指游戏成为自然的环节转换标志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用引导语来启发幼儿积极思考问题及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如果教师频繁的用一成不变的引导语来组织活动,会让幼儿产生听觉疲劳,长此以往,幼儿对活动也失去了新鲜感和求知的欲望。

在教师要选择幼儿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时,如果直接点幼儿的名字就显的很呆板。我们就可以尝试用手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红豆豆,绿豆豆,捡到我的篮里头,伯伯种豆不容易,一粒豆豆不能丢”。捡到的豆豆也就是被点到的小朋友很开心的和老师来做游戏。其他的“豆豆”更激发了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如活动前幼儿的纪律比较混乱,教师又要马上开始活动,那么就可以尝试“手指上课”的手指游戏,“大门开了,小开门开了,二门开了,后门开了,中门也开了,小朋友都进来了,教室门开了, 老师走进来了,全体起立,坐下,报数1、2、3、4、5、6、7、8”。小朋友和老师在做游戏的同时,也很自然的提醒了幼儿马上要上课了。没有教师的催促和提醒,幼儿会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活动中。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教师在过渡环节中把手指游戏充分恰当的运用进去,可以使幼儿转移注意力使其集中到一点从而保障活动继续有效的进行。又可以减少幼儿无效的等待时间也提升了幼儿的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它在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和同伴游戏经验的积累。又让幼儿在秩序感中学会了自我管理。手指游戏简单易学,安全性高,材料现成,游戏时间可控性大,它对教师组织过渡环节也起到了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值得教师推广的游戏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