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两人夹球走 田红霞
(2012-06-09 11:56:04)
标签:
案例分析杂谈 |
分类: 第三组 |
案例分析:两人夹球走
案例实录:
今天的户外活动是中班体育游戏《两人夹球走》,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尝试不用手两人合作将球运到终点,使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这就要求活动中必须要有两人合作才能完成。教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游戏的材料——球;游戏的任务——请两位小朋友自由结合为一组,尝试不用手合作将球运到终点。幼儿可以用背部、腹部、肩部,体侧面等不同部位夹住球前行。当幼儿尝试过多种方法后,请幼儿分成两队进行合作运球比赛(幼儿可以运用认为最好的合作运球方式)。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孩子们开始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进行练习。在自由练习环节,教师发现妞妞和莹莹两人没有马上开始练习,而是在为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夹球发生了争执,一个说用腹部夹球,一个建议用用背部夹球,起初老师并没有马上介入,看见两人争执不下,教师便引导她俩看看亮亮和峰峰两人是怎样合作的。只见亮亮和峰峰正在商量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夹球比较好。最后俩人决定两种方法都试一试。妞妞和莹莹受到了启发,决定把俩人的想法都尝试一下,看哪种方式又快又稳。尝试后,两人达成一致决定还是用腹部夹球比较稳,球不易掉下来。两人成功的将球运到了终点。教师向她俩投去赞许的目光。
案例分析:
1、中班的孩子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去合作,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我们有意识的选择适宜合作体育游戏,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与条件。
2、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并不完全是自发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提醒暗示。始终注意引导孩子,注意与同伴协商合作共同完成游戏。鼓励幼儿通过摸索获得成功。
3、当幼儿有合作意识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合作的建议,或引导孩子借鉴同伴的成功经验。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你们真棒!”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言语、微笑的面容,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进一步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并逐渐从合作意识中,自觉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河西二十八幼
田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