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作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2012-03-25 21:01:37)
标签:

习作

情境

写作

教学模式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

《语文新课标》中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教学应贴进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实践现状中,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具有抵触情绪,总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原因是:学生习作素材积累少,对生活的感悟少,学过的语言运用得少,语感付诸得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长期习作教学摸索中总结一套较实用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现将自己的所得归纳如下:

一、师生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上习作课之前,应该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习作素材,避免课堂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新课标中对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训练使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这就注重了“乐学”。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生活,观察生活,并深入体验生活,以获取丰富的材料,充实自己的素材积累。作为教师为了课堂上便于指导,也需要准备好相关图片、实物或视频等资料。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水,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的内容就是写作的内容,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有些学生的作文不是不精彩,而是缺少一份感动。如果能运用恰当新颖的情境导入就会让学生兴趣盎然,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习作的欲望。学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讲,以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情节展现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实物展现情境;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等等。

三、指导学生审清主题,明确写作要求。“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为了使学生的习作“不跑题”,就必须要求学生根据命题先自我确定中心,再通过交流、讨论,明确习作宗旨,然后指导学生抓住习作要求中的关键词句,理清习作的范围及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四、围绕中心,精心选材,指导构思。选材是根本,没有具体生动而鲜活的素材,习作就无从下手,或是内容苍白。学生课前收集的素材很多,为避免学生滥用、错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进一步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对材料取舍,选取有价值的、新颖的、典型的素材备用。这样不但可以营造一个将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的空间,而且可以搭建一个学生自主交流情感,提升思维的平台。选好素材后,就要进行构思,也就是“打腹稿”。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迁移,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达到有序的表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感受,在情感的相互碰撞、知识的相互补充、素材的相互融合中,产生良好的“磁场效应”。

五、留给学生充分的习作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尽情释放情感。在保证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的同时,更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老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

对一些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先选定有示范作用的习作讲评,引导学生从选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掌握方法,从优美词句的摘抄笔记中通过“移用、改换”等方式把其中的精彩片断内化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习作信心和兴趣。

六、对习作精雕细酌,品读评价。“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找出习作的优缺点,养成自我探究的良好习惯。从确定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修改,可以让学生互相评改,分享感受;让学生自改,反思总结;也可以教师直接评改,指出不足。学生经老师讲评之后,进一步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满意后再把修改好的草稿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要让学生主动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请同学帮助修改,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总之,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担当起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注重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使习作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习作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学生实际不断革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