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切问而近思——数学名师工作室举行微型讲座活动

(2015-05-01 20:42:47)
标签:

教育

计算

讲座

分类: 我型我秀

切问而近思  

——记题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困境与突围”的讲座  

 

昨天“杨传冈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杨传冈主任带着他对小学计算能力下降原因的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给所有数学老师做了一次现实、深刻、理性的讲座。  

讲座从“降低考查的难度是否能学好数学”的高考热点话题开始,切实“问切”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现实的剖析让每一位数学老师深有同感;他带来的一个个 “突围” 实例,特别是关注学生“差错”的实施对策更让老师们跃跃欲试。  

这样直接、深刻,直面教学困惑的讲座及时、有效,也引领着我们继续思索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名师引领   幸福成长  

——听“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困境与突围”的讲座有感  

今天有幸聆听了杨传刚主任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困境与突围”的讲座,与个人而言,真是一场及时雨,因为我们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计算为主线,加减乘除都有,本人近阶段也有困惑。  

杨主任从网友发表的一句话“让数学滚出高考的舞台”谈数学教学,又从邱学华老先生的调查报告为缘由谈计算教学。基于这样的数学背景,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杨主任帮我们找出了存在问题: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数感不强,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杨主任认为主要表现在:五个过分强调和五个忽视上;即过分强调情境导入,忽视计算思维热身;过分强调方法多样,忽视算法最优提炼;过分强调问题解决,忽视必要量的训练;教材编制时紧时松,忽视计算技能形成;过分追求教学技艺,忽视错误心理研究。杨主任在运用许多鲜活的案例分析上述原因后,又为我们指明了对策,具体为五个重视,即:重视安排复习铺垫,促进知识高效迁移;重视算法优化整合,加强算理算法教学;重视口算估算训练,夯实计算基础能力;重视辨析练习设计,强化计算技能训练;重视学生差错研究,确保计算减耗增效。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杨主任关于口算估算方法的指导,他给我们推荐的《计算能手》这本书我们用得非常好,他让我们坚持基本口算听算练,课前口算常规练,巩固新知当场练,辨析对比及时练,易错习题常常练,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数感。这些具体有针对性的对策,让我们对计算教学应该怎么走,不应该怎么做,更加明朗化。我相信只要对症下药,有效应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窘困一定能够得以改善,回归正常的轨道。  

(二年级部   吕娟)  

   

   

只为“源头活水”来  

——聆听杨传刚主任微型讲座心得体会  

 “这些题目她都会做,就是计算出错了。如果这孩子能把算错的地方全部算正确了,这份作业就完美了!……”面对学生的作业时,我常常会有这样的浮想联翩。但是,这种美中不足的遗憾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它无情地困扰着我,更时刻地提醒着我——要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啊!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会静下心来思考一番,要求家长与我配合一些,尽管有些收获,但总感觉不得要领。所以,这样的困惑一直存在于我心中。    

昨天下午,从手机信息中获知杨主任要做微型讲座了,再一看主题,心中窃喜,正好可以助我解惑。于是,心生无限期待,还暗自猜测:杨主任会讲些什么呢?是单纯的经验传授?还是高深的理论指导?还或者是……但是确信无疑,定然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于是,期待之情更是多了几分。    

今天中午,放弃午休时间,早早来到学校,轻轻坐进“讲堂”,唯恐错过精彩。杨主任真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反思型教师,短短一节课的时间,他的学养厚度一览无余地展现到了我们的面前。条目清晰的讲座文稿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满是精华集萃;严谨平缓的语言表述听着平实无味,细细品来却是充满了理性的智慧。不知不觉中,我迷惘的心里便多了几分清醒的认识和行动的欲望。    

听完讲座,回到办公室,端坐桌前,翻开记录的笔记,看着简明扼要的摘记,其中蕴含的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仍然相得益彰地不停地刺激着我的思维神经,促动着我情不自禁地再次被它吸引着。很久以前就听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但是,在如今这个信息膨胀的年代,学生的知识面早已经今非昔比了,作为教师这“一桶水”早就远远不够了,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担负起浇灌这些“希望之树”的重任。聆听了杨主任的讲座后,这样的感受更加深刻了。“做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口号,今天却变得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清晰。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次的讲座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实践性的指导,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不足,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三年级部   张勇梅)   

   

   

优选策略   走出困境  

——听杨传冈主任《计算教学的困境与突围》有感  

 

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如果一个孩子,他的计算能力不强,那对他的整体数学成绩的提高是有很大影响的。今天听了杨主任的讲座,觉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优化策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从而走出计算教学的困境。  

策略一:加强口算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口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使学生乐于口算,从而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口算能力。  

策略二:培养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其次是要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再次是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还要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  

策略三:重视差错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 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策略四:弄清算理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优化策略,才有可能见到成效,逐渐走出计算教学的困境。  

(五年级部 凌晓琴)  

 

听《计算教学的困境与突围》有感  

经常听见同事们在发牢骚,现在的孩子计算能力是越来越差了,我们班也不例外,碰到计算的话,班级的作业会错上一大半,有时我们总是会归结于孩子越来越粗心了,有时也会抱怨做家长的只顾赚钱,忽视孩子的学习教育了。  

直到听了杨主任的讲座,才知道我们都错了,原来孩子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是呀,首先教材的跨越太大,即使我们大人自己如果间隔一年半载不接触某个知识,肯定也会有所遗忘,更何况是孩子呢?可教材的编排又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所以正如杨主任所说,我们要经常温故知新,注重孩子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辅导。  

其次感受很深的是现在孩子计算的量太少了,平时上课时我们只知道情境导入,课堂求“趣”,求“动”,完成大趋势下的数学方法多样化,殊不知在这种繁华的背后,我们其实忽略了新旧教材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孩子最基本的“静”,加重了孩子对最优化方法的掌握不牢。这点,我们要深深地反省!  

好在杨主任及时给我们下了一场“及时雨”,所以当务之急我们首先要重视孩子的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强孩子的数感,平时要注重孩子的计算技能的训练。《新课标》指出形成技能的主要方法是练习,所以在课堂上遇到新的数学知识时,我们首先不能直接进行新授,必须进行旧知识的铺垫练习,在学习计算方法时要给孩子指明方向,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找到最优化的方法,并加以练习,真正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能力。当碰到孩子的作业有差错时,我们要把这当成很好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加强巩固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  

虽然讲座的时间不长,但给我的启示却很多,我想如果名师工作室的名师们能经常给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开设像这样的讲座,给我们指明方向,我想我们会更加正确地、有效地教育好孩子!  

(三年级部  徐秀梅)  

 

 

 

计算教学中的“攻于心计”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数学老师,我常常纠结于学生的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在学生的眼中就像一只只“拦路虎”,将一些学生阻拦在及格或优秀之外。看着这样的事情一次次发生,很多时候我都是束手无策。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对于这样的疑问,很多时候我都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寻求答案。近期聆听了杨传冈主任的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困惑与突围》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一、让“+、-、×、÷”返璞归真  

如今多媒体在日常教学中已经普遍使用,往往我们会依赖光盘和课件进行教学。一堂普通的计算课,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插入很多无关紧要的情境进行导入和教学。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计算本身,而是哪些繁杂和花俏的信息。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干扰,注意力会转移。这样的计算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难免会有所下降。所以,在今后的计算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直面“+、-、×、÷”。理清这些运算符号背后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提炼最优算法,提高计算质量。  

二、夯实基础,多样练习  

计算的练习不局限于计算教学课堂中,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也适当插入一些口算和心算小练笔,让学生从简入手,将一些日常计算中会遇到的计算烂熟于心。这样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此外,练习的设计不能信手拈来。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对比性、应用性强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三、重视错误、有效突围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含糊不清的带过,要重视学生差错的研究。将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放大,集体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总结计算方法,增加针对性练习,确保计算减耗增效。使学生在计算中增强自信。  

(六年级部  袁建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