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教师教研?

(2012-09-14 16:59:58)
标签:

教师科研

教育研究

教育

分类: 教师•发展

一)教师科研的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多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会议文件指出,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需要有专门的知识和特别才能,并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得以维持。

其实,早在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独立的教学研究便已经开始迅速发展。比如欧美国家的“教育科学化运动”,促使教师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问题。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家斯腾豪斯呼吁“教师成为研究者”以后,美国教育界就对教师职能重新加以确定,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搬运工”,更重要的是最伟大的理论家和研究者。德国也设立了专门的教研部,并于2006年实行了重组,使教育与科研之间的交接点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工业革命以来,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全部内涵可以简约为传授知识,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因此,现代教师不但应该具有科研素质,而且要向“科研型”教师过渡。

二)教师科研的概念

1)基本内涵

教师科研主要是指教师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以课堂学科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内容而展开的科研过程。其广义的内涵是指对教育、教学、教师、教材、教程、教法等进行研究;其狭义的内涵主要是指教学研究或课程教学研究,是专门为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如果将教育科研视为“深层的、宽泛的、繁多的理论性研究”,将教学研究视为“浅层的、单纯的、简约的实践性研究”,那么教师科研实际上包括了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

教研包含着四个要素:以教育(教学)为对象、有适宜的研究方法、能作出科学结论、属一种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

2)科研主体

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教师教研的三类主体。他们构成了教师科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的组合、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导。三者是教师科研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三)中小学教师科研的新趋势

校本教研是近十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教育理念。走向校本教研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旨在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

校本教研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的取向;它不仅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张行涛、李玉平.走进校本教研[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