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2017-03-27 17:25:35)
标签:

五年级下册

分类: 五年级

第二单元《热》重要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说明:第一面:要求熟记,第二面:能大概写出即可)

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多穿衣服)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3.水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缩小),而(重量不变)。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4.(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6.(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且效果更快、更明显。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9.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同样,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

10.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物体吸热,微粒运动加快,微粒间距离变大,物体就会膨胀,物体受冷,微粒运动减慢,微粒间距离变小,物体就收缩了。

11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冷胀热缩)的,例如()、和()这两种金属就是冷胀热缩的;( 04℃之间)的是(冷胀热缩)。

12.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3.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叫(热传递)。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

15.通过(直接接触),将()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6.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空气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7.热的良导体,导热(),散热();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散热()。

18.为什么水泥路面、铁轨、建筑物的各部分之间等都留有一小段缝隙?

答:因为水泥路面、铁轨、建筑材料等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有缝隙是为它们在温度变化时有自由伸缩的空间

19.为什么架设电线时候不能太紧?

答:电线在夏天会热胀,冬天会冷缩如果电线架设的太紧,冬天受冷收缩就会发生断裂

20.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水表、饮料瓶里的饮料)会冻裂?

答:因为水在0-4摄氏度之间会冷胀热缩。冬天气温低,自来水管(水表)里的水(饮料瓶里的饮料)会结冰体积膨胀,所以就冻裂了

21.夏天气温高,有时停电了,商店的工作人员会用厚厚的棉被盖在冰柜上,以减慢冰融化速度?

因为棉被不容易传热,外面的热量被棉被阻隔,传不进来,所以棒冰融化很慢了。

22.冬天天气很冷,我们多穿衣服就不冷了。

冬天衣服穿多了,能够有效地阻隔身体产生的热量往外传递,所以身体失去的热量少,就感觉到热了。

 

23.设计一个“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1个、带玻璃管的橡胶塞1套、红色水若干、热水、冷水、烧杯2个、记号笔1支。

实验过程:将红色的水装满平底烧瓶,再将带玻璃管的橡胶塞插在平底烧瓶上,插紧。在玻璃管中的水柱位置做好标记。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水柱的变化,并做好标记;然后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变化,并做好标记。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平底烧瓶的水柱液面升高了,说明水的体积膨胀了;放入冷水中的平底烧瓶的水柱液面下降了,说明水的体积缩小了。

实验结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4.设计一个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

研究问题: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我的猜想: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锥形瓶1个、气球1个、热水、冷水、烧杯2个。

实验过程:将气球紧套在锥形瓶上,然后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皮的变化;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皮的变化。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锥形瓶上的气球皮鼓了起来;放入冷水中的锥形瓶上的气球皮憋了回去。

实验结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5.验证一下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

我选用(铜球)来验证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带链铜球1只、刚好通过铜球的铜环1套、酒精灯、冷水、火柴。

实验过程:将带链铜球通过铜环;将带链铜球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后,尝试让带链铜球通过铜环;将加热后的带链铜球浸入冷水中冷却一会后再次让带链铜球通过铜环。

实验现象:未加热前的铜球能通过铜环;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在水中冷却后的铜球能通过铜环。

实验结论:铜球(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6.设计一个“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

实验材料: 铁架台2套、铁丝1段、凡士林、火柴、酒精灯。

实验过程:(1)将铁丝横着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横着架在铁架台上);(2)用凡士林在铁丝上每隔一段粘上一根火柴;(3)用酒精灯从铁丝的一段加热。

实验结论: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27.设计一个传热比赛。

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塑料勺、木勺、铁勺各一把,热水、烧杯1个、豆子3颗、凡士林。

实验过程:(1)用凡士林分别在塑料勺、木勺、铁勺的勺柄上粘上一颗豆子;(2)将三把勺子同时浸入热水中;(3)观察勺柄上豆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铁勺上的豆子先落下来了,其次是塑料勺,最后是木勺。

实验结论:铁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塑料,最后是木头。

(温馨提示:学生在学完每一课后及时记会对应知识点,请家长按时检查,确保孩子记会。谢谢您的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